炎宗 作品

第655章 老緬官窯

 可眼前這套蓋碗,有些意思。

 藍靛為底釉,釉上粉彩蓮花,標準的二次釉上彩瓷器,有著相當濃郁的景德鎮瓷器風格。也就是說,這套瓷器的釉色工藝水平相當不錯。

 但是,託底的露胎處,胎質疏鬆,顯示這套瓷器的瓷坯燒製水平一般。

 總結一句話,遠看像官窯,入手似民窯。

 可是,盧燦還真沒見過哪個民窯窯口,燒製過藍靛釉上彩瓷器,而且釉色工藝相當不俗。

 講真,窯口萬萬千,盧燦沒見過的窯口瓷器,肯定有不少,但是,能讓他一點印象都沒有的窯口瓷器,還真少見!

 眼前這套瓷器,就屬於他沒見過的類型!

 “羅老,等等!”盧燦有些不服氣,伸手攔住正準備給王大柱倒茶的羅家峪,將沒來得及倒茶的空蓋碗拿過來——盧燦自己的三才碗已經倒上茶水,不好看碗底。

 這一手,把其他人看得莫名其妙。倒是坐在盧燦另一側的楊天和,明白過來,掀起自己的茶碗蓋,看了起來——楊天和很喜歡追趕潮流,在認識盧燦之前就對收藏古董有點興趣,多少懂一些,笑道,“喲,羅叔,你家這些茶碗,都是古董嘛!”

 盧燦已經將蓋碗三分,都扣在桌上。

 這會兒,他看得清清楚楚,這些蓋碗,雖然有著相當程度的景德鎮風格,可依然不可避免地露出一些異域風情,譬如茶托上的白象紋飾,茶碗腹壁的蓮花等等,這些紋飾在中華瓷器上,很少出現。

 再結合工藝以及瓷胎特徵,盧燦得出一個很有意思的結論——這應該是老緬的官窯瓷器!

 提到“官窯”,千萬不能以為只有中國瓷器有官窯一說,南越有官窯,李氏朝鮮有官窯,東洋有官窯,老緬同樣有官窯!

 有關老緬官窯一事,在《寰宇通志》《大明一統志》《景泰雲南圖經志書》等古籍中,都有記載。

 老緬的官窯,起始於勃固王朝,也就是明代初年,窯口位於勃固王朝最早的都城馬都八。

 歷史雖然挺早,不過,老緬官窯的技藝提升,卻在兩百年後。

 勃固王朝的歷史上,有一位女王,名叫信修浮。

 此女還是緬北阿瓦王朝的王妃,因此,在信修浮的統治期間,南緬勃固王朝和北緬阿瓦王朝,保持長達五十年的和平。

 也正是這一時間段,勃固王朝與阿瓦王朝,都心向中原大明王朝,幾乎每年都派遣使節朝貢。

 公元1457年,這一年為佛祖涅槃2000週年。

 信修浮有感於供奉給佛祖的瓷器不夠精緻,請前往中原朝貢的使者,嚮明朝皇上請求傳授給勃固王朝製作精美瓷器之法,以便於禮佛向善。

 這一年是景泰八年,大明王朝剛剛爆發“奪門之變”。

 再度上位的明英宗,正需要“海內外加威”,對於勃固王朝的主動朝貢,非常開心,不僅賞賜大量金銀絲綢等回禮,更是答應勃固王朝派遣二十人規模的學習團隊,來景德鎮學習制瓷技術!

 包教包會的那種!

 至此,勃固王朝的官窯——馬都八窯的燒瓷技術,一躍千里。

 盧燦讀過歷史傳記,可馬都八窯的瓷器實物,還是第一次見!

 看完蓋碗,他又將盛放點心的碟盞,逐一端起來查看底部。其中一件橢圓形的長碟,有一方模糊的硃紅印,盧燦不認識,應該是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