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蟻 作品

第三百八十八章 呼嘯山谷的風

 在世界上一些高大山脈的山巔,只要有常年的積雪,就會有出現冰川的可能。

 我國的天山、崑崙山、祁連山,西南邊境上的喜馬拉雅山,歐洲的阿爾卑斯山以及南極大陸與北極的阿拉斯加和格陵蘭等地都有冰川分佈。

 在南極大陸、格陵蘭這些地方的叫大陸冰川,在高山山谷中流動的冰川就叫山嶽冰川。

 “關於這個還有一個故事。”

 畢方同樣來到了上升器前,望著腳下深不見底的深淵,吐著稀薄的可憐的白霧道:“一百多年前,生活在阿爾卑斯山中的歐洲人還並不知道,在他們身邊山谷裡的冰竟在緩緩的移動。

 而阿爾卑斯山上長著一種很漂亮的野玫瑰花。當地人有一種風俗,就是小夥子向心愛的姑娘求愛,要冒著生命危險,翻山越嶺去採回玫瑰花,獻給姑娘,表示自己的勇敢和忠誠。

 19 世紀初,有幾個年輕的小夥子去山上採花,卻一直沒有回來。因為他們被一次雪崩埋在萬年冰雪裡了。不幸的消息給山下的村民帶來很大痛苦。結果一位冰川研究者安慰他們說,大約再過40 多年,這些年輕人的屍體會在冰川的前端出現。

 當時的村民還不知道冰川會移動,聽了學者的話,只覺得又生氣又好笑,結果令人沒想到的是,43年以後,人們在冰川前端真的找到了這些不幸的年輕人。

 冰川不但把這些屍體帶給了村民,而且由於冰下冷藏的緣故,屍體也沒有腐爛變質。據說其中一個小夥子手裡還緊握著一朵玫瑰花。”

 【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老方怎麼什麼都知道,這也是你能知道的?】

 【你知道的太多了】

 “冰川流動不易被人發現是因為它流得很慢。冰川流動的速度是由冰層厚度和地形坡度決定的。每條冰川流動的速度不一樣,但都很慢,每天只流動幾釐米,頂多也不過是幾米而已。我國珠穆朗瑪峰北坡有一條大約20 多公里長的絨布冰川,我國科學工作者在1966 年到1968 年間進行觀察,結果測出絨布冰川每年移動速度為117 米,每天只流動0.3 米。”

 畢方將安全繩索緊緊的扣在身上,看著腳下的深淵不斷吸氣,提高血氧含量。

 【所以到底為什麼會移動啊】

 “很簡單,坐落在山巔的山坳常常是冰川的源頭,這叫‘粒雪盆’。天空中降下的雪粒會先匯聚在粒雪盆裡,受熱後表層融化,融水向下滲透,使雪粒凍結;雪越積越厚,下層積雪受壓就會重新結晶。時間一長,就成了冰川冰。但是冰川冰是受壓形成的,和天然冰不同。

 最主要的是冰川冰內部存在很多空隙,空隙中充滿空氣,每顆冰晶外面還包裹著一層薄薄的液態的水。這就好像在機器裡的滾珠軸承上,塗滿潤滑油。因此,冰川冰比天然冰更加容易變形,即有較好的可塑性。

 這種可塑性就是冰川移動的真正原因。在一定坡度的重力作用下,可塑冰會改變冰川形態,緩慢地沿著山谷向下移動。冰川在山谷裡流動也和河流一樣,中間流得快,兩側流得慢。如果在一條冰川上橫插一排木樁,時間一長,就可以看到這排木樁中間向下遊突出,變得彎曲。”

 畢方上前握住類似於公交車把手的上升器,這種簡單工具內部有一個偏心裝置。能與繩索產生單向運動還能及時縮緊。

 掛上安全鉤,頭燈往下探照,根本看不到盡頭,這可能是一個深達數十米的冰川,一旦掉入其中,極有可能當場死亡,即便不死,也有可能當場凍斃。

 畢方握緊把手,身體重心前移,雙腿猛地一蹬,上升器與攬繩迅速摩擦滑動。

 呼嘯山谷的風,握住攬繩的人,深不見底的淵,一切都隨著耳邊的寒風飛逝。

 “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