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蟻 作品

第五百二十五章 獵人與獵物

 它是事實存在的證據。

 物理性證據是不會有差錯的,它不會做偽證,它不會完全消失。

 只有無法尋找、學習和理解的人,才會減損它的價值。

 “在我看來,尋找獵物和尋找犯人是一樣的,只有它曾經在某個地方存在過,就一定會留下痕跡。”

 “至於是什麼痕跡,就要從‘嫌犯’的體徵和行為習慣上來看,總共分兩種,有形和無形。”

 “有形的是毛髮,抓痕,腳印,沿路的破壞,無形的是氣味,喜歡的食物,可能存在的聚集點。”

 “要想找熊,就要熟悉它的行為習慣。”

 畢方撩開一片樹枝,目光在一棵又一棵的大樹上掃過。

 “熊類動物,除了北極熊沒有條件外,通通喜歡蹭樹,因為它們的四隻夠不到後背,而長毛動物,都容易長蝨子,所以要注意看周圍的樹木上有沒有被剮蹭的痕跡,那會非常明顯,整棵樹都會被蹭開一個坑。”

 “其次是腳印,黑熊的體重,能夠非常輕易的在地上留下深深的足印。”

 “第叄是氣味,不過沒有獵犬的話,這一點不用考慮。”

 畢方自己倒是可以用這招,而且嗅覺超強的人也不是不存在,但顯然,絕大部分人不行,因此,沒有獵犬的情況下,這招不用考慮。

 “最後則是行為痕跡,進食到走路,位於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都不會太過在意隱瞞自己的行蹤,很多時候,在野外看到一條明顯的通道時,你就需要注意了,那很可能是什麼大型食草動物或者掠食者走過的道路。”

 這是一種位於食物鏈頂端的自信。

 兔子老鼠吃草時需要環顧四周,可大象從來不會過分警惕,因為極少有動物能對它們造成威脅。

 “更要注意路上有沒有掉落的毛髮,有毛髮,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是兇勐掠食者,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還有食物習慣,看哪些地方本該有的東西大規模消失了,或者有破壞的痕跡。”

 “亞洲黑熊是標準的雜食性動物,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所吃的食物類別繁雜,包括但不限於各種植物的芽葉莖根果實,以及菰類、蝦蟹魚類和無嵴椎動物、鳥類、齧齒類動物和腐肉,它也會挖掘蟻窩和蜂巢。”

 “我們可以看有沒有被外翻開的蟻窩,附近被啃得爛糟糟的果子,或者是被咬掉大半個的蜂窩。”

 【啊這,這個我知道,熊都喜歡吃蜂蜜。】

 【太牛皮了】

 【細節,都是細節】

 【說慢點,已經在做筆記了】

 【敲黑板,都給我記住嘍!】

 【話說熊為什麼喜歡吃蜂蜜啊?】

 畢方沒有回答,他握住長矛抖了抖,抓住尾端,用矛頭挑起一根垂下的樹枝。

 葉片被翻起,陽光照射下,幾道銳利的抓痕出現在樹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