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鋒01 作品

第182章 這屆年輕人太闊怕了

    可以大幅度減少交接棒失誤概率。

    類似那種第一棒就握在中間的方式,太過於隨意,會極大影響後面棒次的發揮。

    掉棒概率大大提升。

    而且這樣做,你就會神奇的發現,食指和大拇指都空了出來。

    這就更方便做正常的蹲踞式支撐起跑。

    最開始的時候,陳威還在心中嘀咕,有必要這麼細節嗎?

    一跑他就發現。

    比他以前的接力跑感覺,肉眼可見好了不少。

    更加接近於正常的100米起跑身體感覺了。

    最後是時間39.65秒。

    這讓他再也不廢話,只覺得————蘇神他們真牛逼。

    ……

    細節決定成敗,在短跑領域,絕對是一個“六字真言”。

    其餘的棒次呢,也不要雙手叉腰站著等,這個站位也很有講究。

    一定要採取“半蹲踞式”。

    也就是單手支撐,雙腳前後打開,身體前傾的姿態。

    關鍵來了,這個時候,一定一定一定,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定要在身體重心偏右的情況下采取腦袋左後轉的姿勢等待。

    這樣可以更加清楚看到隊友的位置,方便判斷自己的預跑時間和交接棒時間。

    同時還可以增加全程的集中力和身體專注感覺。

    當然也有米國式的直接預跑,站著就行,用所謂的“亞高速”進行啟動,我國在08到2013年之前,嘗試過這樣。但這個啟動姿勢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

    容易控制不好交接棒在有效接力區的距離。

    也就是說,一不小心就衝過了頭。

    那樣也沒有成績了。

    米國就是經常出現這樣的失誤。

    不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施壓國際田聯修改了規則,取消了預加速區,增加了10米的接力區,以此保證自己不失誤。

    不過事實證明,這並沒有什麼卵用,該失誤還是要失誤。

    所以在2018年之前,蘇神還沒有太多想法改變“半蹲踞式啟動”。

    砰、砰、砰、砰。

    要來了,按照小添的設計,我現在就要開始跑了。

    一定要相信隊友可以追上來。

    三、二、一。

    跑!!!

    梁佳宏看準時間和距離,立刻開始預跑。

    後面的陳威呢?

    也要算準距離。

    絕對不能和以前一樣,隨意給棒。

    因為梁佳宏的整體速度偏弱,所以蘇神要求陳威多跑一點接力區,再進行交接棒。這就是真正的接力跑技術理念了。所謂有效接力區長達20米,其實就是兩個人都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段,只要在裡面交接完畢就行。

    就算你們在最後一釐米完成都可以。

    所謂的完美接力區就是這樣,完美利用,但是顯然一般情況下,是做不到。

    陳威的後程比較強,而且這次200米跑了第四名,就差一點拿到牌子。

    眼下國內已經算是頂尖。

    由他來跑第一棒,既可以減少梁佳宏的起跑距離,減少這一棒的弱勢感,又可以讓第一棒處於不會落後的情況,進行交接棒,減少梁佳宏的心理壓力。

    梁佳宏雖然是天才,但還沒有蘇神和趙昊煥這個級別。

    心理素質還是差了點。

    最好不要讓他在落後的情況下,進行持棒跑。

    立棒式交接很穩定,雖然會出現交接棒的瞬間減速問題,但同樣也是掉棒概率最低的一種交接棒方式。

    陳威算到了距離後,大喊道:“給!!!”

    這一聲,是接力賽必須要喊的提醒流程,比如“給”“接”“走”“拿”等等。

    也可以順便通過喊話,讓隊友判斷自己的大概位置,以便調整交接棒的啟動。

    梁佳宏接到棒子後,快速衝擊。

    他這裡是一個比較大的直道,技術要求比較少,通過預跑和減少持棒跑距離後,他也可以毫無顧忌,全力衝刺。

    不用太顧忌體能問題。

    這個佈局如果硬要說,依然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可現在找不到四個棒都很強的人,袁郭強也有意培養梁佳宏,蘇神自然表示沒有問題。再說了,梁佳宏也是上一世參加過很多次國家隊接力比賽的人。

    培養培養他,不是耽誤工夫。

    接力隊未來可是需要七八個人的,而不是現在,就一個替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