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鋒01 作品

912章 我們說第二,誰敢說第一?

    張培猛需要接近47步,而勞逸現在已經是46步。

    這還是無視身高條件的刷流氓對比方法,可即便是如此,即便是“耍流氓”,還是輸得一塌糊塗。至此,張培猛徹底明白了,雖然自己的步幅要提升,但是想要和勞逸這種“天生步幅怪”對比,還是算了。

    老老實實走步頻路線即可。

    事實上原時間線上,張培猛就是吃了這個虧,不斷去擴充步幅,結果自己步幅這方面又實在是沒啥天賦,最後導致自己不但成績不進反退,反而還開始不斷受傷。這就是走錯了路子的典型,你走錯了,違背了自己的生理最優解,那麼你超過自己的身體閾值,那是遲早的事情。

    “還有你的跑步週期的問題。”蘭迪繼續給張培猛現在進行全面剖析道:“跑步中的一個週期是由一個單步構成,包括兩個腳支撐和兩個騰空時期。步頻的快慢取決於支撐時間和騰空時間的長短。蘇神實驗室研究表明:‘快速跑中支撐期和騰空期時間較為接近,易於協調兩腿的支撐與騰空,有利於提高步頻和發揮速度’。國際優秀運動員途中跑中的支撐時間與騰空時間之比約為1:1.2,這一點上你和勞都很不合格。”

    “尤其是勞,你的比例接近1:1.340,這實在是太糟糕了,你一定要好好訓練提高你的支撐時間和騰空時間的長短能力,不然你這麼優秀的步幅天賦,實在是有些浪費。”聽到蘭迪突然cue了自己,勞逸立刻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頭,同時認真又淳樸的說道:“我知道了,我會努力的,一定不會辜負教練們的期待,還有,還有不辜負小添哥的期待。”

    這一幕給大家都整樂了,氣氛緩和了下,蘭迪繼續道:“張你的支撐時間與騰空時間較接近,且均比勞短。說明你途中跑支騰比是比勞,更加接近世界優秀運動員技術特徵。好好改善和提高,未來步頻將是你巨大的優勢。”

    “最後我們來看看你的最近十場比賽,途中跑支撐時期各關節角度對比分析。”

    蘭迪把ppt換入下一頁,道:“我們都知道跑的支撐時期分為緩衝階段,即著地瞬間至垂直瞬間和後蹬階段,即垂直瞬間至離地瞬間。腳著地瞬間是緩衝階段的起始點,著地時各關節角度直接影響到運動員速度的發揮。而研究表明,著地角偏小將導致著地時較長的緩衝時間,同時對地面造成較大的衝擊力,這會無形加大了著地腳著地時的制動,影響短跑技術動作的連貫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支撐腿肌肉力量的充分發揮,使水平速度受到極大的損失。”

    “還是對比一下你和勞。”

    “張和勞的途中跑階段著地角分別為69.3和65.3,張你的著地角大,就能較好地縮短著地緩衝時間,保持較大的水平速度。勞的話,緩衝階段支撐腿膝角從著地瞬間至垂直階段角度變化幅度為7.9,作為對比張的變化幅度僅為5.8,勞的膝角緩衝幅度大於你張。因此儘管勞的著地角小,著地緩衝時間較長,但因為“扒地”動作不夠積極,但其在支撐腿緩衝退讓更加積極,使支撐腿主動肌初長度增加,有利於後蹬階段肌肉收縮力量和速度的發揮,張你的話就和勞正好相反。”

    “你們倆人都要記住垂直支撐階段是後蹬階段的開始,合理的支撐緩衝技術能優化百米運動員途中跑蹬擺技術效果,擺動腿膝角與擺動腿的擺動速度相關,擺動速度通過擺動腿的摺疊程度來反應,摺疊程度越高擺動速度越大,擺動腿擺速對身體水平位移速度有顯著效果。”

    “而勞你的擺動膝角比張又差了3.7,這就會讓你不能更好擺動腿,加強摺疊程度,以便充分發揮了股後肌群伸髖屈膝的收縮力量。”

    “張的話,就應加強步長能力訓練,提高步長指數,而勞的話,應加強步頻能力訓練,提高步頻指數。縮短支撐時間與騰空時間仍是勞和張你們倆途中跑技術訓練的方向。與此同時,勞還應提高途中跑階段支騰比例,減小與世界優秀選手之間的差距。在後蹬過程中應儘量減小後蹬角角度,增加擺動腿摺疊程度,提高擺動速度,以優化蹬擺技術。”蘭迪道:“現在你們都明白了大概吧。”

    見到兩個人點點頭,蘭迪就把目光投向了蘇神,道:“那麼就該你了,小添。把你的絕技在這裡分

    享給張吧。”

    蘇神笑著走了上來,一點也不怯場,堪稱是當仁不讓。

    “這個技術就是二檔起步,是我專門給你設計和研究的一套技術,他可以讓你的啟動和加速更加強勁,更加適合發揮你的步頻優勢。”蘇神在上面一本正經地說道:“只要你把這個練好了,就距離你的10秒倒計時,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