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湯豆苗 作品

第103章 102【帝心如淵】

右相薛南亭眉頭緊皺,正要出班駁斥之時,龍椅上的天子卻比他先開口。

李端淡然地說道:“丁尚書,蕭、厲兩位大都督在行軍之前,已經將此戰方略以密奏的方式呈遞御前,朕準了。”

他轉頭目視肅立於旁的大太監,後者便從袖中取出兩封奏摺。

丁會一窒。

李端語調溫和地說道:“丁尚書若不信,可以看一看這兩份奏摺。”

丁會大驚失色,連忙伏首請罪:“臣不敢!”

李端嘴角微微勾起,心中終於有了些許暢快之意。

他很清楚朝中大部分官員的想法,哪怕北伐這件事喊了十餘年,每每到往下推行之時就會變得無比艱難,各層各級都會有極大的阻力。

如今江北大勝終於帶給他足夠的底氣,在這種煌煌大勢之下,再固執的臣子都只能暫時偃旗息鼓。

環視群臣,丁會忐忑不安,餘者盡皆默不作聲。

李端沒有被這份喜悅衝昏頭腦,稍作解釋道:“此事並非是朕要刻意瞞著眾卿家,只因蕭望之在奏摺中說明定威軍都指揮使徐溫通敵叛國之事,故此朕便決定暫時保密,並未告知左右二相和郭樞密。”

他看了一眼神色鎮定的左相李道彥,愧然道:“還望眾卿莫要埋怨朕。”

這話便十分重了。

群臣連連請罪,左相李道彥更是躬身說道:“陛下思慮周全,臣等不及萬一。徐溫之事恐非孤例,老臣懇請陛下命織經司嚴查朝中,以免再度禍出於內。”

李端目光微凝。

織經司是他手裡極其重要的力量,幾乎等同於他的耳目,因此朝堂之上的文臣極其排斥這個特殊的衙門,對於秦正的權力範圍更是盯得很死,像今日這般主動引織經司調查朝臣,實在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情。

這位老相爺為何要讓步呢?

李端與角落裡的秦正對視一眼,然後不動聲色地說道:“左相言之有理,那便讓織經司查一查。”

李道彥稱頌道:“陛下聖明。”

李端又對秦正說道:“秦卿,雖說織經司有監查之權,但是不可逾越朝廷法度,更不可影響各衙政務,當以謹慎切實為重。”

秦正躬身行禮道:“臣領旨。”

一些朝臣不由得眉頭微皺。

沒人願意被織經司這種衙門盯著,尤其秦正這個人軟硬不吃,堪稱皇帝最信任的忠犬,絕大多數人若是真落在他手裡,不死也得脫層皮。

然而大勢所趨無人能擋,沒見往常可以輕易左右天子態度的左相都選擇主動退讓一步?

何為勢?

淮州和靖州都督府通力合作,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接連大勝,如今更是一舉收復江北七城,這可是實打實的拓土之功。

這個時候誰若是站在天子的對立面,必然會被天下人的口水淹沒。

李端心中難免感慨,這還是織經司第一次堂而皇之地站上朝堂,往常他們雖有“三品以下先審後奏”的權力,但實際上這在京城根本行不通。

因為哪怕只是一個七品小官兒,他背後都有可能站著一位衣紫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