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湯豆苗 作品

275【分歧】

 蕭望之早已習慣陸沉在大局觀上的目光深遠,從未將他當做年輕稚嫩的毛頭小子看待。

 只不過這個想法……

 他站在陸沉身邊望著牆上懸掛的地圖,緩緩道:“畢其功於一役固然美妙,但是這不符合我軍的既定戰略。”

 陸沉不慌不忙地說道:“請蕭叔賜教。”

 “你的擔心自有道理,我並不否認南邊那些世家老爺會拖北伐的後腿,而且他們一定會這樣做。基於陛下這十多年一如既往的堅定,我是否可以認為,未來朝廷仍然可以給邊軍提供一定的支持?雖然未必能像這次一樣不遺餘力,至少也不會從有變成無?”

 “是,朝廷不會突然發瘋完全拋棄邊軍。”

 “那麼你有沒有考慮過一個問題,將來不止會有淮州一地供養邊軍?”

 蕭望之轉頭看著陸沉,平心靜氣地問道。

 陸沉微微一滯,他腦海中自然浮現“東陽路”這三個字。

 “可是……”

 他欲言又止,顯然是有更深的考慮。

 蕭望之的態度依舊溫和,但是也很堅定:“北伐不是單純為了戰場上取勝,收復這些疆土便要用心去守護。也就是說,在收復東陽路全境之後,我們淮州軍的防線將會北移,不可能直接再招募十萬大軍鎮守東陽路。有淮州和東陽路兩地的民力支撐,淮州軍對於朝廷的依賴會有所降低。”

 陸沉默然不語。

 蕭望之抬手按在地圖上,從東陽路繼續往北,那裡便是寶台山地界,他溫言道:“淮州、東陽路和寶台山連成一片,我們與北邊的貿易通道遍佈各地,偽燕和景朝壓根無法禁絕。即便南北處於對立,民間還是能繼續互通有無,將來這片疆域不會變成一潭死水,像你們陸家這樣的富商更是大有可為。”

 這便涉及到民生經濟的範疇,雖說陸沉和蕭望之都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但他承認對方的話很有道理。

 在戰事止歇的時間段,淮州和東陽路自身擁有一定的造血能力,不會完全受制於江南朝廷。

 “蕭叔深謀遠慮,我不及也。”

 陸沉深知蕭望之的用兵風格極其穩健,縱然先前幾次聽從他的建議行險佈局,但是沒有超出淮州軍的整體戰略框架,而且蕭望之並未投入全部的兵力,始終留有後備力量防止局勢惡化。

 蕭望之微笑道:“我明白伱的想法。一個東陽路並不能徹底堅定南邊的信心,如果我軍可以收復河洛,至少繼續北伐的阻力會大大降低,而且對於北地民心能夠起到籠絡之用,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做出翟林王氏的抉擇,對不對?”

 陸沉心裡有些話無法明言。

 他前世時瀏覽過歷史長河中的吉光片羽,深知一個偏安一隅的江南政權想要捲土重來是怎樣的難度,北伐過程中會有數不勝數的掣肘和拖後腿。

 隨著北伐的順利推行、邊軍勢力的不斷壯大,朝廷中樞會出現越來越大的阻力,到那個時候李端未必還能堅持當初的決心。

 總而言之,人是會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