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第 243 章





這一點,他還是能保證的。




也就是說,在前進大隊建廠,場地,人力,飼料都不擔心,唯獨就是交通問題。




可是,這也是最大的問題。




見沈美雲還是不吱聲。




老支書下了一個狠心,“交通不便也沒事,大不了我帶著生產隊的壯勞力去修路。”




“路修好了,自然就能通車。”也就沒有交通不便這個難處了。




老支書真是下了十分功夫,就為了能夠讓沈美雲答應,把廠子建在前進大隊。




沈美雲看了他片刻,旋即笑了,“老支書,我被你說服了。”




在前進大隊最大的缺點,都被對方解決了,她自然沒有在拒絕的道理,何況,在前進大隊還有一分香火情。




李科長和劉主任詫異,“確定定在前進大隊了?”




“對。”




沈美雲,“我信任老支書。”




一個好的領導者,下面帶出來的社員,也差不到哪裡去,何況,她自己也在前進大隊待過,裡面的民風淳樸,為人紮實。




在加上地大物博,適合種植收購新鮮飼料,等發展到後期開分廠的時候,便可以一南一北,互相輻射。




只是,那是以後的事情了。




“確定,就前進大隊。”




李科長當即大手一揮,“地我給你批了,廠子你正常的建,我就要求三點。”




沈美雲頷首,“您說。”




“第一,要增加工作崗位,第二要增加稅收,第三要保證我們漠河市普通老百姓的肉食供應。”




漠河駐隊養殖場的肉食供應,基本上供給都是優先單位的,這也就導致了,下面老百姓,其實很多人不容易買到的。




這還是一個空白的市場。




這三者本來就是沈美雲的初衷。




她建廠會選擇在前進大隊,自然就考慮了這方面,工作崗位,增加收入和稅收。




甚至,讓老百姓吃上便宜肉。




當然,最後這一項屬於遠大目標了。




沈美雲想也不想的答應下來,“沒問題。”




在他們談論這個的時候,劉主任欲言又止,李科長便讓他問,“劉主任,有話便說。”




劉主任,“李科長,我想問下,以個人名義開廠會不會帶來麻煩?”




畢竟,這算是割資本主義尾巴。




“一看你就是不關注實時信息。”




李科長拿出了一份報紙,“你看看。”




劉主任接過來一看,“安徽小崗村大包乾三十年。”




“包田到戶。”




他頓時大驚,“不是集體所有制嗎?怎麼突然就分地了?”




“去年人家就開始做了。”李科長嘆口氣,“人家膽子也大,你知道包田到戶後,畝產量翻了多少嗎?”




“多少?”




這劉主任哪裡知道,他每天忙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光勝利公社的事情,都足夠讓他焦頭爛額了。




哪裡還知道安徽的事情,那都是十萬八千里之外了。




“兩倍到三倍。”




“什麼?”




這下輪到劉主任站起來,他下意識的否認起來,“不可能,我們漠河市有全國最為肥沃的土地,都做不到這個地步。”




“你是公有制,大家做多做少年底分的糧食都一樣,小崗村是私有制,人家做多少全部是自己的,你說,能不能?”




做自家活和做公家活能一樣嗎?




自然是不一樣的。




這下,劉主任說不出話了。




“這個消息一點都沒傳出來。”




“還沒傳出來。”李科長拍桌子,“全國都傳遍了,怕就是你勝利公社的劉主任不知道。”




要不是有這個先驅,他也不可能這般利索的答應沈美雲。




劉主任被罵了,也不生氣,反正他都被罵習慣了。他不解的是,“包田到戶和個人開場有什麼關係?”




李主任嘆口氣,“你是真不關心上面的文件啊?”




“鼓勵公有制改革,吸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支持個人和集體創辦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他幾乎是照本宣科一樣,把之前的文件給讀了出來。




劉主任聽到這,他下意識地喃喃道,“天真的變了。”




這和以前的模式完全不同。




公有制改革成私有制,支持個人和團體創辦企業。




“那這就不屬於投機倒把?不屬於割資本主義尾巴了?”




李科長頷首,“按照這個文件來說,是不屬於的。”




“只是從文件到過程,需要一個時間,現在還屬於早期,連帶著你這個公社主任都不知道這個文件,更遑論其他人了。”




說到這裡。




李科長忍不住看向沈美雲,“沈同志,你這內部是有自己人,提前得到了消息吧?”




不然對方怎麼每一步都走的這般好。




七年前,進入部隊開辦養殖場,借用部隊的東風,一口氣創辦三家,如今部隊傳來要裁軍的消息,她後腳就從部隊退了出來。




緊跟最新的政策,以個人名義開辦企業。




這沈美雲還真沒有,她只是知道未來的一個大趨勢,只是,她一直沒下定決心而已。




駐隊養殖場是她整整七年的心血,讓她放棄從頭開始,說實話就跟放棄自己的孩子一樣。




她捨不得。




但是,孩子不肯在成長,打算原地不動,那麼她這個廠長母親也就沒有意義了。




因為一切的事情,其他人也能辦。




所以,她才離開了哈市駐隊養殖場。




其實換個角度,與其說是她離開不如說,他們之間是雙向選擇。




哈市駐隊選擇原地不動,控制養殖場發展,而她選擇重新開始,以個人名義,完全控股的局面開始。




只是,這一切陰差陽錯,剛好趕上了改革開放,沈美雲屬於完美的踩準了每一步點。




但凡是早點,她的這個養殖場開始就可能沒有那麼成功。




晚一點入場,失去先機,只能說這個時間段屬於剛剛好的地步。




所以,面對李科長的問題,沈美雲搖頭,“哪裡有內部消息,不過是湊巧而已。”




只是,她說的實話,李科長卻是不信的。




“以你的能力,以季家的能力想要得到提前的消息,想必不難。”




“沈知青,你可真是謙虛。”




沈美雲微微一笑,倒是不在解釋,頗有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




有了李科長的幫忙後,養殖場的手續開辦的很順利,沈美雲甚至還去工商辦註冊了廠子的信息,拿到了營業執照。




至於廠子的名字,因為沒人商量的緣故,沈美雲直起了一個比較簡單的,漠原養殖場。




本來想用漠河的,但是她不想和漠河駐隊養殖場撞名,便採用了漠原,意思是從原來的地方,重新開始。




營業執照一下來,剩下的就是選地建廠了。




地是劉主任給批的,就批在前進大隊的後面一塊廣袤的平原上。




老支書迅速把這個消息給傳了出去。




並且再三強調,這是他千辛萬苦爭取來的,並且提前給社員開了會,把裡面的利弊消息都說的清清楚楚。




讓他們一定要好好幹,抓住這次的機會,他們大隊的娃娃將來好不好過,全看這一次了。




前進大隊的社員們,本就是淳樸之人,又知道這是沈知青故意來照顧他們後,自然是恨不得全部表現出來。




以至於,沈美雲來找人建廠的時候,大隊的壯勞力們,紛紛踴躍報名。




她也不要對方白乾活,建廠期間所有的壯勞力,但凡是上工的一天八毛的工錢。




不管飯。




大家一聽工錢開這麼高,頓時恨不得擠破頭過來。連帶著阿虎這種十七八歲的少年都想來賺這個錢。




但是卻被老支書給拒絕了,先從他們家開始,只要二十出頭到四十來歲的壯勞力。




這個年紀的男人基本都是幹活的一把好手,他不能白虧了沈美雲的工錢。




更不能讓沈美雲吃虧。




於是,就這樣挑選了二十多個人來,加入了建廠的隊伍來,先打地基。




廠子要大,地基自然也大。




晌午的時候,沈美雲接到了季長崢的電話,那邊再問,“美雲,我給你送去了兩個幫手。”




“誰?”




沈美雲這段時間,忙的腳不沾地,她下意識地問道。




“等對方去了,你就知道了。”




他還賣個關子。




“你不要太辛苦了,身體最要緊,大不了,把時間延長,也不差這一時半會。”




沈美雲捏了捏眉心,“我知道的。”




“我走了以後,哈市駐隊那邊沒說什麼吧?”




“沒有。”




“這邊有我,你不用擔心。”




他話還未落,前頭就有人來招呼沈美雲,在喊,“沈知青。”




季長崢聽到動靜,便主動溫和道,“你先去忙,有事情第一時間聯繫我。”




沈美雲自然沒有不答應的。




她過去一看。




“現在的土都是凍石,不好開挖,老支書建議在上面燒一層稻草,把那一塊地給燒熱了,在來挖地基,不過他說你是廠長,要找你來拿主意。”




現在也才二月的天氣。




漠河還是冷的很,雖然沒落雪了,但是土地卻被凍成了硬邦邦的石頭一樣。




沈美雲在這方面是不如老支書的,她去看了以後,便說,“聽老支書的。”




有老支書在這邊幫她把關,她能省心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