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 作品

第474章 自主出擊,以儆效尤


第474章 自主出擊,以儆效尤

附近一名楚軍步軍校尉走來,不由分說地抽了一個巴掌。

“擾亂軍心,輕則杖刑四十,重則梟首示眾,你不要命了。”

此話一出,周圍楚軍將士表現出欲言又止的樣子。

人心都是肉長的,離開家鄉許久,誰能不想家,可同梟首比起來,這份思念只能暫時擱置了。

步軍校尉在寂靜的戰場上做出如此舉動,難免引起石泉的注意,雖然校尉的舉動出於好心,卻讓石泉不得不為此擔憂。

相比開戰之初,戰爭的勝算小了許多,再打下去的確無益,也看不到什麼光明的前途。

加之軍中將士漸漸生起思鄉之情,這種情感的產生無法避免,只能盡力延緩,可越是如此,將士們最後的反抗也會越猛烈。

石泉動搖了,也許答應趙鼎談判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可他一閉上眼睛就難免想起出徵前楚皇的囑託。

他不能對不起楚國,不能對不起陛下的知遇之恩。

“趙駙馬,休言談判之事,若你能棄十萬大軍入楚,陛下定會將整個國家託付於你,何必在這荒郊野外與萬千楚軍將士廝殺呢。”

最後,石泉不僅不接受談判,反而要求趙鼎做出退讓。

常人若是做出這一舉動,趙鼎肯定會覺得對方腦子壞掉了,也不觀察觀察形勢,到底孰強孰弱。

可對方是石泉,一切就不一樣了。

趙鼎畢竟是在楚國待過一段時間,對石泉這位右丞相有一定的瞭解,此人一心為國,全無私心。

石泉不怕戰死在洛谷中,只怕不能維護楚國利益,令楚皇失望。

好在趙鼎是個有耐心的人,既然一次不成,那就明天再提一次談判,對方總有鬆口的時候。

反正己方圍攻楚軍也沒有大的進展,一邊打一邊慢慢談判不算浪費時間。

談判失敗後,趙鼎沒有立即動兵作戰,而命將士們就地挖開溝渠,又用挖出來的泥土夯築牆壁,做出一副長期圍困的架勢。

於是乎,楚軍營地周圍廣達千餘畝的土地變成了一片巨大的工地,晉軍將士們手持鐵鍬、鎬頭日夜不息地苦幹,很快一條防線便初具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