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絢劉瑾瑜 作品

第八百九十一章 皇帝的手段,平衡的藝術

  李絢認真的看著鄧紫陽,說道:“但在青西一帶,無論古時,還是現在,相比中原,那裡都是人煙稀少的地方,世上或許有崑崙山玉虛宮,但絕對不在西北。”

  鄧紫陽平靜一笑,說道:“那麼王爺覺得在太古之時,中原,在什麼地方?”

  太古之時,大洪水之前,就連蜀中山東都是大海所在。

  所以青藏高原沒有隆起之前,在三皇五帝之前,文明沒有記載之前,中原真的很有可能就在青海甘肅一帶。

  “是絢失禮了。”李絢微微躬身,他被說服了,但隨即,他就開口問道:“真人打算在崑崙山修行嗎?”

  “不,當然不是。”鄧紫陽趕緊擺手,然側身說道:“王爺需要貧道在哪裡修行,貧道便在哪裡修行。”

  李絢笑了,輕聲說道:“修天道則需在崑崙山,但修人道,還需在青海南山。”

  曲溝新城,李絢選的就是曲溝新城。

  相比而言,伏俟城太偏遠,興海城又太靠近前線,只有曲溝是各地商旅的必行之地,那裡才是最為繁華的地方。

  “尊王爺之命。”鄧紫陽認真的行了一個道禮。

  他前往青藏,本並不是為了尋找崑崙山神話。

  畢竟從上古至今,不知道多少人前赴崑崙山,最終沒有絲毫音訊。

  所以他這一趟,抽空去崑崙山玩一玩可以,但主事,還是要在青海建立道觀,傳播道統。

  李絢走出領鄧紫陽的房間,一時間不由得有些心累。

  這二位,一個盯上了法顯的古道,一個盯上崑崙山。

  真的有意思。

  ……

  夕陽西下,李絢早已經沿著渭水消失在西北的天地當中。

  劉禕之和範履冰這個時候,卻緩緩的騎馬進入了長安城中。

  大街之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群,但是在無形之中,卻有一股人流,將劉禕之和範履冰和其他的百姓分割開來。

  看著這無比繁華的長安城,劉禕之忍不住輕聲嘆道:“南昌王總算走了,不知道為何,每一次他回長安,長安總是少不了要有風波。”

  “要是沒有這些風波,陛下也不會讓他回來。”範履冰輕輕的點了一句,隨後低聲說道:“我們這位南昌王,雖然對官場之事並不精通,但對人心把握卻很重。”

  “不管如何,事情總算了結,雖然不如預期,但情況已經極好了。”劉禕之的神色一片平靜。

  這一次所有事情,背後操作的人正是他。

  因為在天陰教事件上的一個小小疏忽,劉禕之被李絢抓住了把柄,之後被武后狠狠一頓斥責,之後很是疏遠了一陣子。

  好在現在明崇儼去了敦煌,導致他們人手有了空缺,劉禕之這才再度被武后啟用。

  “尚書左丞的態度的確有所改變,但左司郎中的位置,陛下給了吏部考功員外郎竇思泰。”範履冰跟著說了一句,劉禕之的呼吸頓時就沉重了下來。

  左司郎中雖然看似只有從五品上,但是光看他能監察戶部,吏部和禮部的一應郎中,就足夠證明他的重要性了。

  如果細論起來,這個位置的重要,絕對不輸於任何一個六部侍郎。

  這本應該是他們這些北門學士該拿到的東西,就是因為他們的失誤,最後這個位置落到了吏部考功員外郎竇思泰的手上。

  劉禕之嘴角勉強的笑笑,最後說道:“無妨,竇郎中,也是我們自己人。”

  範履冰平靜的反問:“他真的是我們自己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