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韌青銅 作品

第二百二十九章 我奉義為兄長謀得三十六篇檄文


                 更讓荀彧震驚之事,乃是縱覽整篇檄文,處處才華橫溢,事理由淺入深,甚是準確,不得不引人深思。

  看過之人,更是會有共鳴之心。

  檄文末端,更是意在揭露曹操,看似扶持漢室,實則已有篡位漢室之心。

  如若放任此篇檄文發佈出去,則必然使曹操在兗州境內的威信大受損失。

  如果長期如此下去,一旦曹操與袁紹之間的戰事僵持不下,定當影響曹操之威望。

  且時間拖得越久,對曹操越為不利。

  “主公,不可與袁紹開戰!”

  忽然,一人站出來說道。

  聞言,眾人紛紛看向那人。

  那人乃是主簿陳群,潁川陳氏,出生名門望族,學識深厚且深有遠見,但此人卻也過重謹慎,對於諸多之事,更樂於守成,而非主動進攻。

  “主公,如今並非與袁紹開戰之時機,我們耗費時日才奠定今日之又是,如若與袁紹開戰,稍有不慎,則優勢必然遭受重大損失。”

  陳群一席話,頓時引得多數人贊同,如今這幫漢臣當中,確實多數人並不贊同此時與袁紹開戰。

  自從討伐檄文傳到許昌之後,眾多老臣與曹操麾下謀臣悉數來到丞相府邸,只為親眼知曉曹操對此事的態度。

  近一年,曹操與袁紹不斷招兵買馬,大力推行仁政之策,積累了大量糧食,如此一來,雙方兵馬糧草均得到巨大補充。

  但是,袁紹佔據得天獨厚之優勢:如今的他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但曹操卻不同。

  如今之荊州,也是虎視眈眈,如果曹操全面拉開戰事,定會面對荊州之潛在威脅。

  再者,那江東孫策也絕非善類,此人早就想著圖謀霸業,如若曹操留下些許機會,江東孫策定然不會錯過此等良機。

  聽聞此番分析之策,許多人逐漸開始對戰事擔憂起來。

  戲志才立即沉聲道,“現如今,袁紹擁兵四十萬有餘,且盤踞巨大城池,城內更是人口龐大,如若任由袁紹再這般發展下去,只怕是很容易便能擁兵八十萬以上!”

  言罷,戲志才瞥了曹操,這才繼續說道,“但是,如今主公麾下之兵馬,奉義統領的徐州與青州再加上揚州北,總計十八萬兵馬,兗州有二十萬兵馬,看來兵馬甚多,與袁紹差距不大。”

  “但是,如若開戰,需要至少六萬兵馬鎮守合肥與宛城之地。”

  “而相比之下,袁紹卻只需六千兵馬便能解決關外異族之襲擾,如果再多些兵力,袁紹更是能讓關外異族直接投降於他。”

  “哦?這是為何?”聽得此番言語,曹操臉色逐漸陰沉了下來。

  如若冷靜來看,如今與袁紹開戰,的確不妥,實則乃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一旦他與袁紹開戰,劉備與孫策之流,定當抓住如此良機,奪取曹操無法顧及之城池,以此不斷壯大實力。

  奉義花費大量精力與時間,方才穩固徐州,如若匆促與袁紹開戰,很可能葬送好不容易建立的優勢。

  曹操此時心底也七上八上,甚是難受,被人書寫幾千字而痛罵,更是將他祖宗十八代都翻出來罵了個遍,誰能忍受如此侮辱?

  曹操瞥了眼案牘上的討賊檄文,他儘管難受,心底卻明白這實在是袁紹有意為之,為的就是比他開戰。

  戲志才看了看曹操之神色,沉聲道,“主公,還有一事,目前,關外與北方之地,甚少有草了,據戲大人說,這是因為目前正處於什麼小……什麼冰期……”

  “呵呵,那些遊牧民族的戰馬如若缺少草,我們大漢之諸侯,隨便挑一人出來,均可輕易追著他們打到狼居胥山,以祭天行禮……”

  “此話可是出自奉義之口?”聞言,曹操臉色微驚,眉頭一蹙,但內心卻甚是舒暢。

  如今大漢雖然土崩離析,各方諸侯各自為政,然即便如此四分五裂之局,異族勢力同樣不敢輕易進犯大漢之地。

  這才是大國當有之氣勢,說得妙啊!

  “以汝之所言,如果與之開戰,那是我們要以二十餘萬兵馬對抗袁紹將近四十萬的兵馬?”

  “不錯,而且,如若戰事開啟後,雙方絕不能快速取勝,那勢必將陷入白熱化之持久戰,一旦戰事僵持不下,袁紹很可能會聯合部分草寇,以此共同反對主公。”

  “如若真是如此,更可能拉出一支十萬人的兵馬來……”

  但曹操卻突然意外笑了起來,“呵呵,即便袁紹真能收編草寇作為兵馬,但這些臨時拼湊而來的隊伍,戰鬥力可想而知,根本不足為懼。

  “古來兵馬所言,兵,貴在精而非簡單數量之多。”

  “統兵打戰之重要之事,乃是並不在多盛,而是要有勇有謀!”

  “如此這些基本常識,我早已交過爾等,莫非你們全然都忘了?”

  曹操嘴角微微上揚,滿臉甚是自信,此時曹操信心十足,他根本不擔心自己會輸,也從來沒想過一旦輸了該如何?

  “我非常贊成開戰!主公,如若你難以決斷,何不讓人將戲大人請來,若是決定不下,可召許大人回來,與您共同商討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