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韌青銅 作品

第二百三十九章 官渡戰事僵持,戲煜再出新策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袁紹臉色忽然閃動了些許,心中暗想:許攸將死,卻不再辯解,只擔心家人之安危,或許,許攸確實未曾與戲煜和曹操勾結。

  然此時對於許攸而言,他已經被戲煜將死了,如今他沒有任何活下去之機會了。

  殺人誅心,戲煜此計為的就是砍掉袁紹一條胳膊。

  袁紹未曾十分明白,卻不得不殺掉許攸。

  ……

  這晚,袁紹之兵馬並未馳援烏巢,也沒有殺向曹操大營。

  但是,他們捉住了軍中內奸,許攸。

  此人暗通曹操,將本方軍糧存放之地告知曹操,同時暗中設計,才導致袁軍此番在官渡大敗。

  如此一來,袁軍陣營之中,所有將士才明白此戰他們為何落敗,原來是有內奸暗中作梗,如此豈能不敗。

  如今內奸已殺,雖然烏巢之糧草沒了,但冀州之內,還有餘糧,幽州與幷州也可調集糧草過來,如此,他們還有機會堅守城池,與曹軍抗戰。

  只要守住黎陽,他們便已然可以支撐很長時日。

  於是,袁紹均放棄官渡大營,連夜開拔,退守黎陽,但卻沒有留下任何輜重。

  待戲煜與曹操趕到之時,只留下一片廢墟之地。

  曹操看著一片狼藉之營地,不覺由衷讚許道,“袁本初此番竟然未曾等待支援,也未曾暴怒,就這般忍氣吞聲退守黎陽了?”

  喜悅此時也頗為好奇:因為在他印象之中,袁紹並非如今這般睿智隱忍之人。

  按理說,袁紹如此大敗,又得知麾下十年摯友通曹叛他,袁紹應該是急火攻心,氣血翻滾,如同大病一場,從此一蹶不振,將其全部軍隊葬送才對,可為何袁紹此番卻是平靜撤兵,選擇了忍氣吞聲。

  “無論如何,如今我們的糧草足以支撐百日之久,加上烏巢所得,或許還能支撐更長時日,如此我們便能進軍黎陽,哪怕與袁紹軍日夜鏖戰,也能支撐很長時日。”曹操甚是高興道。

  戲煜點了點頭,如今完成了一件大事,總算可以鬆口氣了。

  “哈哈,此番大勝,全在奉義計策高明,將許子遠將死,恐怕我那同窗好友難以活過今晚了。”

  戲煜嘆息道,“許攸當然活不過今晚。兄長且看這四周之地,袁軍沒有任何逃散之跡象,按理說,袁軍烏巢糧草被燒燬,兵馬應該各自逃竄,可為何並未如此呢?”

  “緣由很簡單,那便是袁紹兵馬之軍心還在!”

  “如此,我料定袁紹定是殺掉許攸,以此壯士斷腕之壯舉,穩固軍心,進而退守黎陽。”

  戲煜甚是肯定道。

  “呵呵,如此說來,我這本初老友,一旦聖明起來,還真是非同一般睿智啊。”

  曹操淡笑道。

  如今,曹軍形勢一片大好。

  “袁紹雖並非英明之主,但今日這最後只選擇,卻堪稱梟雄,如此壯士斷腕之舉,如此看來,這黎陽定當異常難攻了。”

  曹操與戲煜心中同時暗想道。

  ……

  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日,曹操之軍隊只是收攏黎陽附近城寨,奪得幾座縣城與古城,然後將附近淪為流民的百姓收入城中,再開倉放糧。

  烏巢屯糧三十萬石,魏郡還有數十萬石,清河郡也屯有糧草,如此多的糧草,足夠曹軍戰事使用。

  但此時,雙方之間差距並不是很大,也就變得各有優勢,於是,逐漸形成攻守之勢。

  如今的曹操大營,建造得比之前大了一倍有餘,並且,營帳內的軟塌做起來比之前柔軟舒服。

  此刻,中軍營帳之中,曹操正與戲煜等謀臣一起用飯,程昱在聽聞官渡戰事之後,對戲煜大為讚許。

  本來程昱就一直深受戲煜之關照,也就對戲煜甚是佩服。

  程昱一口酒下肚,笑著對戲煜說道,“戲大人,在下實在佩服您!”

  “只是,未曾想,那袁本初為了穩定軍心,竟然捨得殺掉許攸,如此便堵住了沮君與田豐的嘴,讓郭圖等人只能兔死狐悲,如此這番策略,那袁本初倒也算一號人物!”

  “呵呵,袁本初當然乃是一號人物!”曹操聞言,甚是讚許的笑著說道,“如今這亂世,有人言乃是袁紹引董卓入洛陽所致,諸侯混戰,罪魁禍首便是他袁本初!”

  “不過,在我看來,袁本初乃是膽量最大之人!”

  此刻,曹操深感在座均乃自己人,如今又勝券在握,說起話來自然也就沒有過多顧忌,“那時,朝廷無糧,難以接濟民生,連洛陽成為皆已出現人吃人,其他州郡更是民不聊生,當時如此危機,朝廷眾臣無人能解。”

  “袁本初見這危如累卵之勢,於是便迎董卓進洛陽,如若可掌控董卓,那他便是一代賢明之臣,如若董卓霍亂洛陽,他自當成為最大諸侯。”

  “也是因董卓在洛陽作亂,才有瞭如今諸侯各立戰功之局面,袁本初如此這番算計,豈是尋常人所能想到的?”

  “只可惜,當時的何進甚是愚昧,又甚是自大,早早死去,不然,也輪不到他袁本初!”

  “但,話雖如此,爾等有所不知,戲煜早已留有餘地,如今袁紹身邊依舊深有隱患。”曹操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