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韌青銅 作品

第二百九十二章:朝會,江東人選


                 「我讓他去水師只是為了看那些表面的樣子,從而給其一種震撼的威懾。」

  「想來等他回到了東吳,定會成為下邳水師最好的代言人,只要他將在水師內看到的一切傳回東吳,便能成功為我等造勢!」

  心中自有溝壑的戲煜侃侃而談,郭嘉等人的臉上還透露著些許迷惘,他不明白主公為何如此的有把握。

  要知道,在絕大多數的北方人眼裡,江東人的心眼子多的堪比篩子。

  這話或許有些誇大其詞,但多少還是能說明點兒問題的。

  江東人偏居一隅,表面上看好像大家都挺團結一致,可實際上誰都有自己的小心思,誰都想將敵人扳倒。

  劉備如此,孫權自然也不遑多讓。

  只不過,他如今被北面和西面的戲煜、劉備圍困在荊州,一時半會兒很難率眾走出。

  如若不然,他也不會想著派魯肅前往下邳。

  當然,他孫權既然能想到派人前往下邳,自然也能想到派人前去川蜀之地。

  這樣一來,想必在和下邳皆為聯盟的同時,和劉備的關係也不會壞到哪兒去。

  而郭嘉最擔憂的便是這一點,他躊躇了一陣,還是忍不住問了出來。

  「主公,您難道就不怕他們同劉備聯盟嗎?」

  「他們不是已經聯盟了嗎?」

  諸葛亮聞言,抬起頭來,同時將手中的書放下,繼續道:「只不過他們的聯盟在不久以前勉強能說得過去,而今卻是岌岌可危。」

  「話說你手底下的暗探遍佈全國,早便將那邊的消息送回來了,你竟絲毫不知?」

  「我知荊州軍情,但蜀吳聯盟未必會結束的如此之快!」

  作為一個身性警惕之人,郭嘉在生活上或許會隨意些,尋歡作樂,放蕩不羈,使得家中姬妾對其是又愛又恨,但在軍事上,他絕不做半點兒沒把握的事情,讓戲煜絕對放心。

  故而在聽到諸葛亮略有一些片面的言語,當即否定道:「並非是我多想,而是以眼下的各方勢力來看,天下大勢看似趨於明朗,卻在尚未完全統一之前,各方皆暗潮湧動。」

  「想來唯有真正將天下共主的位置坐穩後,方才能安心談及何為敵,何為友!」

  「所以如果只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蜀吳或許是已經毀約,不再同仇敵愾,但若是按照長遠的利益來看,只怕他們之間還有的糾纏。」

  「等他們再度聯手,最終是何結果誰也無從知曉。」

  「除此外,曹魏也需格外注意,如今的他們卻是是手下敗將,但當曹魏越過咱們,找到東吳和川蜀,三方究竟是打起來還是相互協作,誰也無法確定。」

  「萬一真因為咱們勢大,反倒叫他們三方抱團取暖,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屆時,我們要面對的將會是天下為敵的局面,戰事再起,刀戈不止,在那樣的局面下,我等就算是能贏,只怕也是損失慘重。」

  「而普天下的百姓們也會因為戰事遭受到更大的傷害,而今世道本就艱難,我等若有本事能避免些生靈塗炭······就最好還是避免些吧。」

  他所說的這些問題,也有幾分道理。

  可戲煜聞言後,卻微微勾起了唇角,笑道:「我正是有此擔憂,方才請諸位來此。」

  「此事我已有了些許章程,打算待孫尚香進入內院後,便率軍南下,怎麼著也得讓孫權認下吳侯這個封號!」

  「水上作戰並不需要我等操心,水師之實力本就足以碾壓他們,若是再選擇自渤海出發,繞道而行,想到定會打敵人個措手不及。」

  「至於騎兵·····若想南下荊州就定會遇到伏盾陣(),而這破解之法,我也早已想到!」

  他這話可不是在開玩笑,伏盾陣最開始是三國時期鞠義的成名陣,他在界橋以八百步兵大破公孫瓚的二萬騎兵!

  只不過,他的伏盾陣並非劃馬腹和馬腿那麼簡單,而是命士卒伏盾在地,當騎兵衝擊時,在其非衝擊方向時起盾用弩箭襲擊騎兵側方,造成騎兵隊列混亂。

  至於為什麼不從騎兵的正方用弩箭攻擊······當然是因為怕死了。

  騎兵最大的優勢便是速度,而以戰馬疾馳狀態想來看,你一個士卒站在騎兵正對面,怕是還不等掏出弩箭,亦或者匕首,就早魂歸西天了好吧。

  哪怕你手持盾牌,但也別忘了,對方除了自身的重量外,還有坐騎乃至是鎧甲的重量,一旦發生踩踏事件,壓死你不過是分分鐘的事兒。

  說起來,自打鞠義之後,歷史上再沒有人使用過類似的戰陣,哪怕是世界史上都不曾聽聞。

  至於原因······很簡單。

  因為能參與到此戰陣的士卒都必須是不畏懼死亡的精兵,如若不然誰有勇氣和膽識去在面臨敵人騎兵奔襲的時候,做到不動聲色,靜待時機?

  眼看著敵人騎兵從正面衝擊而來,只要是個人想來都會生出逃跑的心思,如此一來,心智不堅者,定會被敵軍察覺,從而改變衝擊方向,徑直朝本軍所在的位置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