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寶神豪,從我養麒麟開始 作品

第 199章 乾隆古董座鐘


                 楊朝明讚賞的看了看齊鳴,這辦法不錯。

  博古齋的客戶群體,楊朝明的人脈圈子,可不是鄒老闆那個小店能比的。

  真要是能找到合適的買主,那就讓朱總答應退貨退款,再通過博古齋賣出去。

  這樣,博古齋幫客人淘到了寶,賺一手拉縴的錢。鄒老闆找回了面子,朱總還能再賺一筆,算是一炮三響,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團圓結局。

  果然老話說的好,旁觀者清,他們仨都在糾結退不退,怎麼退,壓根沒往這方面想辦法。

  鄒老闆聽著也很是意動,手腳麻利的將那隻碩大的銀色鋁皮箱抬到了會議桌上。

  打開箱子後,終於露出了那西洋鐘的全貌。

  整個鐘有40多釐米高,30多釐米寬,在座鐘中,個頭並不算大。

  鐘身的主體是米色的大理石,鍾底部的支腳和周身則是用銅鎏金的工藝裝飾。由於歲月的洗禮,在這些裝飾的突起位置已經有了明顯的磨損,露出裡面黃銅的本色。

  座鐘頂部,則是兩個小孩嬉戲的青銅雕塑。孩子的體態豐腴,神情動作自然,雕工不俗。

  如果是一般人看到了眼前的座鐘,第一感覺就是假,清朝閉關鎖國,這種西洋風格的東西,怎麼會被乾隆收藏?假的不能再假。

  但是事實情況是,清朝雖然閉關鎖國,但從康熙平定臺灣後,就解除了海禁,還在廣東的澳門、福建的漳州、浙江的寧波、江南的六臺山開設外貿港口,並且設置了專門的衙門進行管理。

  而且其實從順治皇帝起,就有西方傳教士進入宮廷。康熙,乾隆,雍正,三朝加起來就有80多位外國傳教士被宮廷供養。

  比較出名的就有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德國教士戴進賢等。

  在古代,從秦漢起就有一個部門叫欽天監,他們負責掌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曆法。在農業社會,這個部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於這些外國傳教士,在曆法,數學上的先進,他們中很多人都會直接在欽天監當官,如果不看史書,你甚至不敢相信,在清朝,有一段時期,欽天監的一把手或二把手都是由西洋傳教士擔任,甚至已經形成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