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異界種田封神 作品

第七百八十五章 巧妙分化


                 “若是指揮官大人所說的是真的,這個忙我們不僅會幫,而且還一顆糧食都不要,我們會竭盡全力的幫助你,將糧食送往最前線,相比起我們,前線的無畏者們更需要它們。”帕特萊姆神情肅穆的回答道。

  萊瑟曼王國的傳統風俗註定了這個國度,鮮少出產懦夫。

  眼前這個部落保持著相對完整的建制,並且擁有數量不菲的青壯,說明他們肩負著特殊使命。

  為前線的軍隊籌集糧食,便是他們最主要任務。

  萊瑟曼王國緯度本就比較高,內部又以高原山地為主,天氣偏幹寒,一年只能收一季的糧食,剩下的就是靠蔬菜和放牧作為補充。

  這種結構模式,讓他們抗災能力相對較差。

  好的年景,他們勉強能維持自給自足。

  一旦遭遇災害,不侷限於自然災害,還有像現在的兵災,他們的糧食就會出現極大缺口。

  以前單純對抗塞爾王國,出於唇亡齒寒的原因,那些塞斯克王國的商人會不遺餘力的提供援助,不僅會大量出售自己王國中的糧食,還會想方設法的從其他王國中運低價糧來。

  但是這一次遊牧民族大入侵,就連大半個費倫都驚動了,塞斯克王國自危的情況下,自然沒有辦法不計成本的供應萊瑟曼王國。

  無奈之下,萊瑟曼王國只能將主意打到巨谷和一海灣之隔的因布圖王國身上。

  只是兩者都不怎麼靠譜。

  巨谷雖然是德魯伊政權,佔據主導信仰的也是大地母親裳提亞。

  與迷霧谷的金色麥捆修道院的大地祭祀們不同的是,他們屬於大地女神信徒的另一支,他們崇信著裳提亞原始自然的一面,推崇原始的自然之道,只從自然中獲取生活所必須的物資,他們自認為是裳提亞真正的牧師。

  他們將致力於耕種,在城鎮、城市和文明地區為信徒服務的牧師戲稱為城鎮牧師。

  雖然他們與與更文明的牧師們之間的關係並不敵視,有時候甚至稱得上熱誠親切,但是在一些觀點上,雙方的分歧還是比較大的,兩者相遇,時常會陷入漫長爭論,導致最後不歡而散。

  德魯伊們視城市門徒為新晉的暴發戶,更文明的牧師們則認為德魯伊的時代已經過去,雖然德魯伊在荒野之地仍然有其價值,但崛起的諸國需要的是一種由更合理與理性的神職人員控制,更具組織化與專業化的信仰。

  這導致巨谷雖然擁有極其肥沃的土地,但是耕種面積卻十分稀少,那些小型定居點村鎮,都維持著德魯伊相對原始保守的生活方式——通過小型狩獵、耕種小塊露天牧場和從森林中收集枯枝來維生。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生活風俗源自於德魯伊,而非精靈,巨谷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口是人類,別說是精靈,就算是半精靈都非常罕見。

  提到森林,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精靈。

  這一點在谷地展現的淋漓盡致,雖然科曼索大森林的大部分精靈已經加入到大撤退的行列中,那裡已經鮮少有純粹精靈村鎮和社區。

  但是精靈對那裡造成的影響是永久性的——生活習俗、人生理念、大量的半精靈等等,這一點並不會隨著精靈大撤退而有所改變。

  巨谷中的兩座森林,除了能在深處發現零散的遠古精靈的石頭標記外,找不到任何的精靈文明的其他痕跡,據說這兩座森林在上古時代,便遭受了針對精靈的災劫,導致大量的精靈死亡,剩下的都被迫離開此地,直到兩千年前,人類大量的遷往此地,這裡才再次變的熱鬧起來。

  總而言之,若是將一部分人遷徙到這裡,從兩座森林中汲取養分,自給自足,還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想要從這裡收集大量的糧食供給前線,完全是痴心妄想。

  至於隔著東方海灣的因布圖,這個國家時常被戲稱為被遺忘的國家,沒有特色就是這個國家最大的特色。

  他們的西面與北面被難以翻越的群山環繞,南面與東面被墜星海包裹。

  這讓他們相對的孤立,既沒有強大外敵的同時,也嚴重缺乏進取心,便利海運讓他們的商貿繁榮程度,不遜色於桑比亞王國。

  只是他們以聖武士為統治階層的體制,讓他們遠沒有桑比亞王國那麼具有侵略性,他們自建國以來就秉承著互不干涉的傳統,讓鄰國處理自己的事務,除非這樣的互不干涉政策嚴重的影響到因布圖自己人。

  這也是巨谷能保持德魯伊政體的重要原因,若是有桑比亞王國這樣的國家作為鄰居,巨谷就算是沒有滅亡,也必須發展出更強大的政體來保護自身才行。

  這種政策讓因布圖王國成為極佳貿易伙伴的同時,也成為戰時最糟糕的盟友。

  來自科米爾王國的運糧隊都抵達了,到現在這個國家,竟然還沒有對圖坎入侵做出有效的反應,既沒有派出自己的援軍,也沒有大規模籌集軍需物資支援萊瑟曼王國的舉措。

  這與因布圖王國心有餘力不足也有關,他們沒有勢力龐大的外敵,小敵人卻從來不缺。

  加起來比因布圖國土面積還要遼闊的土馬刺山脈和固土山脈,就是各種怪物孵化場,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怪物,從這裡湧出來,從內陸席捲整個因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