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打著啟蒙的旗幟

  因為先賢,他們能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這就是傳承。

  他也不能否認,也有人會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但有大智慧的人,肯定都希望徒弟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唯有如此,才能有進步,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若子孫後代不再前進,就此止步,那將會是一種悲哀。

  白佩佩笑容璀璨:“醫術如此,農學如此,匠人亦如此。天下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該如此。我們應該比先人更勝一籌,而我們的後人也該比我們更勝一籌。

  可想讓他們比我們更勝一籌,我們就得學會總結和傳承,這就是我辦村學的目的。我想將我目之所及的東西都化成‘知識’,傳給我們的後代子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百花齊放。”

  嚴向晨不清楚未來寧山村學會變成什麼樣子,但他確確實實看到了一些不同尋常之處。

  別的村學啟蒙,都是四書五經,奔著科舉去的。

  寧山村學不同,它一開始是打著啟蒙的旗幟,說要挑選會讀書的人,奔著科舉去的,可事實上,除了科舉,它還開設了各種各樣的“科目”。

  農學,白佩佩說是為了夏厚德的種田實驗,他一個人忙不過來,總得有人幫他。

  雖然九皇子也有不斷安排人過來,但這些人“培訓”了一段時間,就被九皇子派到別處去做推廣了,一直留下來的人必定有限。

  白佩佩想培養“自己人”,從娃娃抓起,讓這些孩子來接夏厚德的班。www..m

  “他年紀不小了,也不知道還能研究多少年,我們總不能只指望他一個吧?多培養幾個,說不定裡面就有一個天賦異稟的。他有了繼任者,以後老了,也能安心閉眼。”.m

  理由很充分,充分得讓人無法拒絕。

  嚐到了農學的甜頭,誰不想多幾個這樣的人才?

  白佩佩願意培養,願意讓人來接夏厚德的班,嚴向晨如何能拒絕?他巴不得多幾個這樣的人才,即使有一天夏厚德老了,動不了了,農業研究也還能繼續下去。

  那到時,說不定水稻也能跟玉米、土豆似的,畝產千金。

  說不定還能發現更多優質優良的糧食作物,實在不行,其他農作物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