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鐵不加冰 作品

賽後鼓勵

在真田和真峪上場比賽時,坐在場邊觀眾席第一排的狄堂的手機似乎震了一下。他一開始沒管,但很快手機開始間歇性震動了起來。應該是有人給他發了短信,在發現他沒有讀之後直接變成了打電話。




仁王沒有規定他們訓練或者比賽時不能帶手機。或許家裡有事要通知呢?又或者突然接到了俱樂部的邀請電話,面臨一個很好的面試機會?一切皆有可能。




當然,他是瞭解這些正選們,才會放鬆這方面的限制。正因為他知道他們都是對待網球很認真,本身也很重視紀律的人,他才會反向放鬆這方面的要求。




仁王這時候坐在球場內的教練椅上。但是,他聽力很好。這是必須強調的前提。自從他學會常中以後,他一直處於一種知覺打開,不斷接收大量外界信息的狀態。他能過濾這些信息,因此不會被這些信息打擾到自己的狀態。




等到交換球場時,仁王簡單評價了兩句,沒有給出指導,而是回過頭:“雖然下一場百分百不可能是你上場,但是狄堂,或許你需要去做個熱身嗎?”




“真是委婉的說話方式啊,教練。”狄堂苦笑著站起來,“非常不好意思,我下次會將手機關機的。”




“雙打一是鶴守和宇佐見,你們一起去吧。”仁王估算了一下時間,“如果按照這個節奏,雙打二再過二十分鐘會結束,你們算好時間。”




“按照這個節奏?”鶴守習慣性地搶白道。




仁王看了他一眼,單獨在他的訓練單上又加了一筆(這麼有活力說明訓練單還沒踩到極限),才說:“就看真田,或者真峪,能不能在比賽中有突破了。不侷限任何方向的突破,只要有,時間就會縮短。畢竟,他們的單打實力是更強的。”




這也是仁王沒有開口指導的理由。




單打實力已經更強了,那麼比賽的問題就是發揮的問題。而雙打技巧真是仁王需要考核的部分。他當然可以手把手教導他們該怎麼打好這場球,可那樣一來打球的就是他而不是真田和真峪了。




能找到屬於他們的雙打方式嗎?




或者降低一點要求,找到能彼此配合的平衡點。只要做到這一點,仁王就能給他們打個合格分了。至於分數中兩個人的分量分別是多少,就看在找到平衡點時兩個人的貢獻分別是多少了。




現在的真田,對後場技巧的掌握是高於前場技巧的。他的截擊還有些生澀,如果提速的話會很難控制球的節奏以及落點。對面的向日則恰好擅長網前位移和高速截擊。




如果是單打,真田有很多種辦法讓向日跳不起來,接不住球,最終輸掉比賽。但這是雙打。




哪怕和幸村組過一段時間雙打,但主要還是靠兩個人硬實力平推,且和幸村雙打時更多打後場的真田,此時正以自己所瞭解的雙打技巧,試圖引導真峪,讓兩個人能配合起來。




可他犯的最大錯誤是:真峪不是幸村。




打法相差甚遠,實力也有差距,更習慣的比賽節奏則完全不同。




當真田試圖配合時,真峪也試圖配合。於是原本擅長熱烈高速強攻的真峪,在後場極力表現出自己“沉穩”的樣子,反而將節奏放慢了,這和真田打算提速配合真峪的節奏相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