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雄 作品

第1636章 太一和陸壓

 這絕非伏羲所願看到,也必須阻止,想到這裡,他又不得不承認白虎劉浩給了他一個很好的方案。

 作為很好人族三皇之一,作為剛剛證道聖人的他,也正好需要一個動作來宣誓自己的到來,告訴整個洪荒眾生,他伏羲也需要來分潤洪荒天地大蛋糕了。

 心中有了主意,伏羲微微掃了帝俊太一一眼,已經在思考如何說服這兩人。

 他之所以使用‘說服’二字,而非命令,也是給足了帝俊太一面子,哪怕知道重歸的帝俊太一二人和以往的妖皇妖帝相比,心氣已經有所不如,但有些事心中認定即可,更沒有必要挑明。

 他看著雙目緊閉,沉下心來聆聽自己講到的帝俊,心裡頭沒有來升起一絲悲哀。

 巫妖時期,伏羲和帝俊也算是難得的朋友,對帝俊的性格可謂早就心知肚明,這麼一個桀驁不馴,敢於直面聖人,敢於帶領整個妖族和巫族奪取天地唯一主宰的妖帝,如今卻只能死死的壓制自己的野心,不得不改變自身的性格。

 野心倒也罷了,可性格更改之後的帝俊,那還是帝俊嗎?

 這才是伏羲認為帝俊的悲哀所在也,當性格都只能被改變,就說明了自身的執念必然被一次次的鎮壓,換言之,帝俊相比於任何準聖,想要將自己的執念斬落,比任何人都要艱難。

 這句話引申開來,便是帝俊想要證道,可能性更低了,或許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原本帝俊之下的後來者們,也將會逐一的趕上帝俊,甚至於趕超。

 當帝俊被一個又一個後來者趕超之時,他妖帝的寶座還能做得舒服嗎?

 打一個比方來說,被排擠派遣到劉浩地球的白澤返回洪荒之時,發現自己的修為已經趕超帝俊不少,他還能像以往那樣發自內心的尊重帝俊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在修士界,實力才是唯一的拳頭,也才是話語權最大的體現方法。

 若到時候北俱蘆洲的妖族們發現白澤大聖的修為已經超過了他們的妖帝,心裡頭就不會想著乾脆讓白澤大聖登基?

 這種想法到時候是一定會出現的,甚至於很可能會被許多妖族提起,到了那時,妖族倘若不想內亂,就真要做出一個選擇了。

 站在伏羲的角度,越是思考,也越是認為帝俊大概率無法將執念化身斬下。

 因為帝俊最大的執念到底為何,伏羲根本不需要多加思考就能夠分析透徹,無非是妖族蓋威整個洪荒,無非是藉此成聖,但這些都有著一個前提,那就是妖族再次暴起,可這又怎麼可能?洪荒沒有一個聖人會允許,也註定了帝俊的執念只能是一個泡影罷了。

 後續你認為帝俊在洪荒前路已經斷絕,不若干脆離開洪荒前往諸天積累。

 可這個概念依舊有一點必須靠量的,那就是帝俊這一步退卻,已經不少所謂的轉戰了,而是和投降幾乎沒有任何區別,因為他是妖帝,是整個洪荒妖族最大的帝王;

 他重新歸來,可謂整個洪荒妖族都將希望寄託在他身上,任何一個決定都將引起整個洪荒妖族未來心氣,他只能扛起這道職責,哪怕心中明知道就個人發展而言,可以退避,但作為妖族的妖帝,卻是絕不允許的。

 這就是帝俊最大的悲劇所在,就和人間帝王是一個道理,當百姓認為這個帝王退卻之時,只會認為這個帝王已經膽氣喪盡,哪裡還可能給予尊重?

 反而是太一,伏羲認為未來的發展前景更大一些。

 太一的‘妖皇’之位,洪荒所有人都知道那不過是‘客套’罷了。

 太一真正的稱號還是‘東皇’,皇字之前,帶了一個尊號,就好似分封是一個道理,和人間帝王分封的‘楚王’、‘晉王’沒有太大區別,其權力和地位相比於帝俊也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

 換言之,在帝俊身上絕不允許的退避,東皇太一卻可以從容為之;

 比如眼看時機不對,乾脆踏入諸天以待天時。

 又比如干脆改換門庭,從紫霄宮中客,變成女媧娘娘座下聽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