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的蛙 作品

第181章 交好

 陸遜:“曹丕現在坐鎮中原地區,一時之間非常難以攻下;今天要是不能跟著他,一定會成為仇家的。臣料想魏國和吳國都沒有和諸葛亮匹敵的對手。現在勉強就答應他,整頓軍馬做好準備,過去打聽其他四路戰況怎麼樣。要是四路的兵勝力了,川蜀這些地方情況危急,諸葛亮首尾不能互相救援,主上就可以帶兵過去響應曹丕,先攻取成都,這是上上策;要是四處兵都失敗了,再另做商量。”

 孫權聽了,就跟魏國使者說:“軍隊還需要置辦些裝備,找個日子就起程。”

 使者告辭走了

 孫權讓人打探,西番兵出了西平關,見了馬超,沒有打仗自己就退走了;南蠻的孟獲帶著兵攻打四郡,都被魏延用疑兵之計殺退回回自己的洞裡去了;上庸的孟達的兵來到半路,忽然感染瘟疫不能過來(這也沒多遠路吧,怎麼會生病呢);曹真的兵出了陽平關,被趙子龍牢牢的據守住各處的險地,這就是“一將守關,一萬個匹夫他來了也開不了關口”。曹真帶著兵屯集在斜谷道上,根本打不了勝仗就回去了。孫權知道了這些消息,就跟文武大臣說:“陸伯說的真神了呀。孤要是輕舉妄動的話,又要和西蜀結怨了呀。”

 忽然有人過來報告:“報,西蜀派鄧芝過來了”。

 張昭:“這又是諸葛亮用的退兵之計,過來派鄧芝當說客呀。”

 孫權:“應該怎麼回答他呢?”

 張昭:“先在殿前面立一個大鼎,倒上數百斤油,下面用炭燒著,等這油煮沸了,可以選擇一千個身長臉大的武士,拿著大刀在手上,從宮門前面到大殿上站一排,就叫來鄧芝過來。不要等這個人開口說話,就說酈其食過來說齊的故事,效此法烹之,看他怎麼說。”

 孫權聽了他的話,就建了一個大油鼎,讓武士站在旁邊,各自拿著軍器,然後召見鄧芝進來,鄧芝整理衣冠而進來了。來到宮門前,只看見兩行的武士,威風凜凜,各自拿些大鋼刀、大斧子、長戟、短劍,一直排到大殿上。鄧芝知道他們想的什麼,一點也不感到害怕,仍然昂首挺胸當做歡迎自己的禮節行走著。來到大殿前面,又看見大鼎裡面的熱油煮的直冒泡。旁邊的武士都盯著鄧芝看著,鄧芝沒有感到一絲寒意微微笑著這小孩玩意。近臣帶著鄧芝來到簾前,鄧芝只做了長揖而不跪拜。孫權讓人捲起前面的珠簾,一股怒氣:“為什麼不拜!”

 鄧芝抬著頭回答著:“天府之國天朝使者,不跪拜小城之主。”

 孫權,這裡的人有哪一個不尊我?不敬我!你敢這麼看我?:“你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是想說掉三寸的舌頭,效仿酈食其說齊國的事嗎!可以快點下油鍋了。”

 鄧芝大笑著:“人都說東吳有非常多的賢能之人,誰知道卻害怕一個碩士生呢!”

 孫權怒火中燒,我可是這裡的王!居然看不起我們:“你就知道見識短淺的匹夫,我有什麼好害怕的?”

 鄧芝:“既然你不害怕鄧伯苗,為什麼發愁我過來說你們這些人呢?”

 孫權:“你是想給諸葛亮當說客的,過來讓孤斷絕魏國的聯繫轉而面向蜀國,是這樣嗎?”

 鄧芝:“吾只是蜀中的一個學生,特地為吳國的處境過來。你設置一群兵立起大鼎,來拒絕我這個使者,你這局肚量怎麼不能容下一點東西呢!”

 孫權聽了感到惶惶愧疚,疚叱退了這些武士,讓鄧芝上了大殿,賜給他坐子而問他們:“吳國、魏國之間的利害關係怎麼樣?一樣先生教教我。”

 鄧芝:“大王想要和蜀國和好,還是想跟魏國和好?”

 孫權:“孤正想跟蜀主和好;只是害怕蜀國主人年紀小見識淺,不能夠從一而終呀。”

 鄧芝:“大王命裡有蓋世的英雄豪傑,諸葛亮也是一時的青年俊傑;蜀地有山川的險要,吳國有三江的穩固:要是二國連個在一起,一起結為唇齒,進就可以兼併天下,退一步還可以鼎足而立。不會有什麼損失,現在大王要是委屈折服向魏國稱臣,魏國一定會希望大王進朝拜覲,求得你的太子當做內侍;要是不願意,那就回帶著兵過來攻打吳國,蜀國也會過來謀取:要是這樣那些江南的這些地方,就不再是大王的了,要是大王覺得我說的話愚蠢不當回事,愚將現在就可以死在大王面前,用來斷絕說客再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