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的蛙 作品

第210章 分身術

 司馬懿害怕有什麼埋伏,不敢過來追趕,也收帶著兵回到長安這裡了,因為這樣蜀兵沒有損失一個人。孔明大賞著三軍之後,回到了成都,進入見了劉禪,上奏:“老臣出了祁山,想要拿下長安,突然被陛下降下了詔書召回來,不知道有什麼大事?”

 劉禪心裡有疑慮,沒有說話;沉思了很久,才說:“朕很久見不到丞相的面,心裡非常想念~所以才特地詔回見見你,沒有其他的事。”

 孔明,劉禪是自己一手帶大的,他想什麼自己不知道嗎!孔明不相信劉禪的想法會這麼簡單:“這並不是陛下的想法,一定是有奸臣過來說讒言,說臣有二心了。”

 劉禪聽到孔明這麼說,知道做錯了,依舊沉默著不說話。

 孔明:“老臣受先帝的厚德恩遇,發誓要無論怎麼樣,哪怕付出生命也要報答先帝的恩情。今天要是裡面有什麼奸邪搞事情,臣怎麼能安心穩的討伐賊人呢?”

 劉禪面露悔色:“朕是因為聽了宦官說的話,才想召見丞相過來。今天一看見丞相就想明白了,後悔也來不及了!”

 孔明就叫來各位宦官過來一一盤問,:“到底是誰跟陛下說的?要讓我回來?”

 官宦:“不關我們的事情,是苟安,是苟安去陛下面前吹耳邊風的”

 孔明:“來人,捉拿苟安”,

 部將出動回來:“苟安已經逃到魏國去了”

 孔明,將妄自議論的宦官都給誅殺了,剩下的都攆出了宮門外;又深深的責怪了蔣琬、費禕這些人不能覺察出事情端倪,從而規勸天子。兩個人唯唯諾諾的承認不會再讓這種事發生了。

 孔明告辭,又回到了漢中,一邊發檄文讓李嚴收糧草,運到軍隊前面;一邊商量再出師北伐。

 楊儀:“以前帶著兵出去打了好幾次,軍力自己消耗的差不多了,糧食又不能系統的供給;現在不如帶著兵分成兩個部隊,以三個月當做期限:二十萬的兵,只帶著其中十萬出祁山,住了三個月,再讓這十萬軍隊替換回來,循環往復。這樣那這兵力就不會匱乏,然後慢慢的圖謀,中原就可以圖謀了。”

 孔明:“這話符合我的想法。我過去討伐中原,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成就的事,正該用這個長久的辦法。”

 孔明下令,分兩路兵馬,限期一百日當做期限,循環轉動,違限的人按照軍法處治。

 建興九年春天二月份,孔明又帶著師團出兵伐魏。這時候魏太和第五年了。魏主曹睿知道孔明又過去討伐中原,著急召來司馬懿商量。

 司馬懿:“現在子丹已經被諸葛亮氣死了,臣願意竭盡全力盡我自己全部的力量,剿除寇賊,來報告給陛下。”

 曹睿一聽眉開眼笑,設置宴席款待著。第二天,人過來報告前線蜀兵打的很緊。曹睿就讓司馬懿出師帶兵防禦敵人,親自坐著鑾駕送出了城外。司馬懿含蓄了幾句告別了魏主,直接來到了長安城裡,大會各路的人馬,商量怎麼攻破蜀兵的對策。

 張合:“我願意帶著一軍去守著雍州、郿州,來抵抗蜀兵的進攻。”

 司馬懿:“我前面的軍隊不能抵擋孔明的民眾,分成前後兩個軍隊,也沒有勝算。不如留著一些兵守著上邽,剩下的民眾都過去祁山。公子可以當先鋒嗎?”

 張合大喜著:“我一直盡忠重義,一直想要找個機會盡心報效國家,可惜沒有碰到知己;今天都督願意委以重任給我這個機會,就算要我死也不會推辭!”

 司馬懿令讓張合當先鋒,統帥著大軍。還讓郭淮守著隴西的這些郡縣,剩下的各個將軍各自分別進攻。

 前軍的哨馬過來報告說:報孔明帶領著大軍朝著祁山過來出發,前部的先鋒王平、張嶷,直接出了陳倉,過了劍閣,從散關朝著斜谷過來了”。

 司馬懿跟張合說:“現在孔明帶著人長驅大進,一定會割了隴西這裡的小麥,來充當軍糧。你可以結營守著祁山,我跟郭淮過去巡邏天水的各個郡縣,來防止蜀兵來割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