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左輪 作品

第194章 M22栓動步槍

 “製作出來後,只發射獨頭彈,要是精度能達到百步遠,那就能比弓箭優勢大多了,”盧明道。 

 “是的,子彈用的硝石火藥比火箭彈炸彈少多了,這個槍改進了,就能大大減輕硝石壓力了,”胡湘道。 

 胡湘讓李鐵鎖先重點發展槓桿步槍,因為能安裝多發子彈,射擊距離還比手槍遠。 

 那個旋轉後拉步槍,根據胡湘的描述,製作出來了,雖然胡湘沒有見過栓動步槍,但看過影視,士兵操作槍射擊的過程。 

 胡湘給工匠們說,把子彈放到彈鏜裡面,用一推,在旋轉,扣動扳機,子彈就能射擊出來。 

 胡湘和李鐵鎖等工匠,不斷的琢磨,終於製作出來了。 

 旋轉後拉式栓動槍機原理是這樣的。 

 來回移動的槍機,是由機頭、擊針、擊發筒、擊發彈簧和槍栓體組成內部,擊發筒的一端連接擊針、另一端設置有開鎖螺旋麵,槍栓體的後端有個拉機柄,槍栓體的後部還設置有與擊發筒上能夠相互咬合的開鎖螺旋麵; 

 擊發筒的內腔是擊發簧,擊發簧的一端頂在槍栓體的槍栓帽上;擊發筒的後部鋼性連接有阻鐵掛座,阻鐵掛座中部設置有阻鐵釦合斜面。 

 工作時候原理就是,當用拉機柄向前推動槍機前移動時候,阻鐵會卡住擊發筒,這樣擊發筒內的彈簧,因為和槍栓體連接,隨著槍機前移,彈簧會被拉伸。 

 當扣動扳機時候,阻鐵下移,擊發筒在彈簧力作用下迅速前移,擊發筒前端有擊針,通過槍機上面的小孔,伸出,撞擊子彈底火,完成發射。 

 槍機的閉鎖就很簡單了,槍栓體前端,有三個凸起,槍鏜口有三個凹口,這樣槍栓體進去後,槍機一旋轉,就閉鎖了。旋轉後拉栓動步槍,就是這樣來的。 

 槍為什麼需要閉鎖,我們都知道子彈發射藥爆炸時候,子彈頭向前飛,因為力是相互的,要是沒有閉鎖,那彈殼就往後飛了,那是要傷人的。 

 不過還只能發射單顆子彈,也沒有有內置彈倉,和抽拋彈殼機構,而且膛線都是直膛線,因為長的螺旋膛線目前還加工不出來。 

 這個旋轉後拉步槍,胡湘取名為m22式,也就是胡湘重生的第二年。 

 實際現在時間,是公元1222年2月份。 

 其實早期步槍膛線也有是直膛線,這樣雖然子彈不能高速旋轉,但可以把火藥燃燒的能量幾乎全部轉化為子彈的推力,減少火藥能量的洩露,這樣子彈的初速度能增加不少。 

 因為是熟鐵卷制鐵管,不能承受高的膛壓,子彈的裝藥量都不多。 

 歐洲在19世紀前半期,槍管的製作還是鍛鐵(也叫熟鐵),後來隨著機械加工工藝的進步,尤其無煙火藥的應用,才有了鋼製槍管。 

 歷史上第一支旋轉後拉步槍是德國的德萊塞針發槍。因為是1841年列裝德軍,也叫m1841式。 

 m1841採用是紙包彈,子彈底火更是奇葩,在發射藥前面緊貼彈頭,每次發射子彈,擊都處於水深火熱中。 

 而且採用紙包彈還有嚴重的火藥洩露問題,步槍手都不敢緊貼射擊,怕被火藥燒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