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1 章 傳世閣席一之因





【很矛盾吧?明明立場對立的兩個人,卻又說謝無念是蕭臨淵的追隨者?】




接著古古就舉了例子,【昭元二十年,神昭大帝南巡至鄔州奉城,這裡曾經是戰敗國鄔國的領地,後來,國家戰敗,一國之地就被改名成了鄔州。】




【但時隔多年過去,此地仍舊有一些叛逆分子作祟,想要造反覆國的,於是就趁著神昭大帝南巡襲擊隊伍,並且,他們集結起來的人馬還真不少,足有上千。於是,南巡變成了親征。】




【要命的是,神昭大帝當時南巡並未帶太多軍隊,雙方在人數上不相上下。但沒關係,只要皇帝遭遇叛軍的消息傳出,相信周邊的駐軍肯定會第一時間趕去營救。】




【朝中聽聞此事後,也確實調動了鄰州兵力前去救援,最後卻是等到謝無念帶兵親往,南巡的亂子才被平息。】




古古說到這兒,眾人的心不禁懸了一下,也納悶為什麼還要謝無念親自前去?




古古很懂此時眾人心裡的疑惑,也說道:【大家是不是疑惑,為什麼還要謝無念這麼一個文官親自跑去救援?】




古古也沒有賣關子,【真實原因不得而知。但據史書記載,當時鄔州的亂子一直持續了一個月,若不是謝無念及時領著援兵趕到,只怕蕭臨淵真要陰溝裡翻船,命喪南巡路上。】




雖然當時真正的原因不可查,但也不是毫無猜測的。




古古表情嚴肅,說道,【謝無念手中諸多勢力,以南地世家勢力最為強盛和穩固,在南地根基深重,幾乎整個大宸南方各州都在謝無念的勢力籠罩範圍之內。】




【我們不妨大膽的猜測一下,這場叛逆分子突如其來的造反,有沒有他們在暗中支持?】這個他們就很有指向性了。




【第二,為什麼等到謝無念帶兵趕去蕭臨淵才獲救?此前周邊該趕去的援軍呢?都去哪兒了!】




【如果最後謝無念沒有帶兵趕去,那結果又是什麼?】




是不是蕭臨淵這個皇帝就命喪叛軍之手了?




可這真的只是那些叛軍為了復國做出的事嗎?中間若無諸多勢力相幫,他們是怎麼集結出這麼多人馬的?救援皇帝的援兵為何遲遲不到?




為什麼還要勞煩謝無念親自去一趟?




【或許一場簡單的叛亂,並不值得謝無念親往;但若是南地諸多勢力聯合,刻意針對蕭臨淵佈下的這場殺局,那能




終止這場計劃的人就非謝無念不可了。】




因為那群人只聽他的話,皇帝的命他們不放在眼中,但謝無念的命令,他們卻不能不顧及。




【我們現在很多人都這樣猜測。並且,若是謝無念在察覺到這背後的一切時,他仍願親自來救,則證明,他並不想蕭臨淵死。】




也還有一種可能。




【又或者,是他自己提前布好的一場局,但不知怎的,最後又反悔了,於是親自去救蕭臨淵。】




【但不管原因是哪個,最後的結果都是,他救了蕭臨淵。】




【兩人的賭約在前,變法在後,這個時候的他無論如何都可以趁機殺了蕭臨淵,但他卻沒有這麼做,背後原因不得而知。】




【並且,根據一些專家們對這段歷史的研究表明,謝無念手中的勢力,曾經在昭元三十年開始了慢慢轉型,但也有不少人家被神昭大帝給打掉。】




【比如謝無念手下的那三十七氏門,對於朝中要求的土地改革制度、還有一些法度上的改動,他們整體是呈一種配合的態度的,為什麼主播這麼說呢?




因為根據流傳下來的一些史書記載,人文故事,還有野史等書上透露出當時的社會環境,都是一種世家中人開始不行了的樣子,還有就是當時朝中清除的官員人數都開始減少。】




為什麼而減少?




因為這群人開始服軟,變乖了,知道痛了,不再作妖自然殺的人就少了。




【有可能是當時大宸對平民的教育終於開始有了初步成效,使得這些人有了再不做出改變就會隨時被取代的危機感,使他們對皇帝服了軟。】




【且這幾年,謝無念的身體也出現了問題,時常稱病在家,少管了朝中很多事情。】古古心裡懷疑對方是有受自身心理問題影響,但不好直接說這話,因為他也並不是很確定。




“蟄伏而已,那白晉緣不還是死於他們的陰謀詭計之下嗎?”




光幕的評論區裡,有人這樣說道。




這是完全不怕被某些人記恨上報復的。




古古也覺得是,但他之前說的也是事實,他想了想,道:【白晉緣的存在依然是一些人眼中的阻礙,就像一座攔路的大山,有些人選擇繞路穿過這座大山,但總也有人,選擇搬開眼前這座大山。】




人心並不能做到完全統一,不管帶領一方勢力的是誰,世人總會有些自己的小心思。




【昭元三十七年,謝無念於宮門前從蕭臨淵的箭下逃生後,他正式交出自己左相之位,同時帶著大半勢力退出朝堂,世家再無法在大宸隻手遮天。新法,隨著白晉緣的死、謝無念一黨的退出,自此牢不可破。】




說著,古古輕輕搖了搖頭,表情唏噓,而後語氣裡滿是困惑,【唉,謝無念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歷史上有人說是謝無念被嚇破了膽子;也有人說謝無念是急流勇退,保全自身;




到了現代,咱們網上還流傳著一個說法,說六十歲的謝無念是倦了,不想再和蕭臨淵鬥了。】




【權




勢(),在謝無念心裡重要嗎?有幾分重要?不知道ㄨ[((),不好說,總之,沒人瞭解這位內心的真實想法。】




若愛權勢,為何最後放手的如此乾脆?




若不愛,又為何汲汲營營幾十年?




人啊,真是一種善變又複雜至極的生物。




【唯相白在他的畫像被請入傳世閣時,他問謝無念,為什麼辭官,放棄這在大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勢地位?】




【謝無念笑著答了一句,‘已閱人間盛景,劍該歸鞘去。’】然後,他就拋下手中權勢回家做起了閒散老人。




謝無念曾是謝琅親手打造的一把利劍,他說的歸鞘,是指何意呢?是說他已厭倦了這種朝堂生活嗎?




【謝無念能入傳世閣第二個方面的原因:——政治上的利益交換。】




這個是古古看到別的專家的分析結論,【謝無念被封功臣入傳世閣的時間很晚,是在他六十歲退出朝堂的時候。】




【有專家認為,是因為謝無念的‘識趣’、自動散去朝中大半世家勢力,也算做出了貢獻,所以神昭大帝看在這個事情上面才封他做了傳世閣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