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9 章 行走的刑司副使





此時的刑司眾人臉都綠了:我們是犯了什麼天條嗎?怎麼又把這條鯰魚給招回來了?




古古:【回到刑司的崔正就像是進入了他的舒適區,開始了他的推理秀和一路殺殺殺。】




雖然不懂什麼叫推理秀,但這三個殺字光是聽起來就叫人覺得不妙,京都眾官員齊齊後背一涼。




【他回來辦的第一件案子,就是刑司屬官被殺案。】




【據記載,是當時一個姓劉的刑司官員死了,溺死湖中。等到崔正親自去驗過死者屍體後,發現死者身體雖無明顯外傷,面色慘白,看著像是溺水死亡,但等他掰開死者嘴巴,發現其口中並無水草細沙,乾淨的很,這若真是溺水而死,怎會口中如此乾淨?且他還觀察到死者的肚腹也未明顯鼓起。】




【但憑藉這些,當時的崔正也還不能肯定其是死於兇殺,只覺蹊蹺,於是,他思考再三後提出刨屍。】




?!!!




大宸無數人悚然一驚,不是!你說什麼?刨開什麼東西?




古古此時的臉上表情嚴肅,【大宸當時的驗屍方式還比較簡單和落後,頂多就是檢查一下死者屍身外表是否完好,如果看著不像是被人殺害的模樣,就不是兇殺。當時也根本沒有刨開屍體,驗屍一說。】




【所以當時的崔正在提出這一想法時,毫無懸念的被上司拒絕了。】說著,古古還不忘補充一句,【當時的刑司正使就是之前被崔正告狀罰奉的那個副使,正使被崔正給告死了,然後他就頂上了正使的位置。】




此時的刑司正使:我悲!




此時的刑司副使:如鯁在喉,求問:我是該感謝崔正




(),還是該搞死崔正?




說回正題,古古:【但是崔正是誰?他對案子的執著超乎當時人們的想象,當時刑司正使不同意他的提議,那他就換個官兒大的人來拿主意。】




【於是,他就找上了皇帝。】




大宸眾官員:……你是真的執著,就為了這麼點兒事就找上皇帝?




按他們的設想,蕭臨淵不可能同意這個荒謬的提議,因為那是對死者的大不敬。




但只聽古古這時說:【崔正在說了他的想法和懷疑後,蕭臨淵同意了他刨屍的想法。】




“嗯?!你沒說錯?()”




是不是史書記錯了?蕭臨淵怎麼能同意這般無理之行為?!⑿()_[(()”




看著群情激憤的評論區,古古已經適應良好,點頭,【是的,史書沒記錯,並且,在此案之後,刨屍這個驗屍方法還一直被崔正給沿用了下去。】




【不光是他,後來的大宸各地也多了不少驗屍人開始採用這個辦法。這個方式還傳到了後來的歷朝歷代,成為一個很普遍的存在。】




而崔正也是史上第一個敢用這種方式驗屍的人,可能在他之前還有朝代有人這麼幹過,但史書上留有姓名的最早一人便是他。




古古說完,也沒再管評論區裡的這類發言,繼續說道:【等到屍體的肚子被刨開,崔正看見其肚子裡被毒藥腐蝕的痕跡,以及喉管中並無水草泥沙,於此斷定,死者並非死於意外溺水身亡,而是死於毒殺!】




【後來他根據湖邊常來常往的商販,多番打探,終於得知死者在死前夜裡曾與一中年男子在結伴遊船,然後第二天他就死了,此時的那名中年男子就揹負了莫大的嫌疑。】




【但要查明那名男子身份卻不容易,崔正先是詢問了死者家屬鄰里,看其死前是否與什麼人有過節,又與誰時常來往等等一系列問題。】




【最後,崔正一路追查到了朝中少府馬卓的頭上。】




【他不光查明死者與馬卓暗地裡是好友,還根據馬卓手背上的抓痕,其言談間的不實,以及死者家中藏起的對方貪汙皇帝私庫的證據,從而快速判斷出馬卓就是這個殺人兇手。】




【最後經由崔正一審,果然,那夜的殺人真兇就是他,而他之所以殺這名劉姓屬官的原因也很簡單,他想要讓馬卓把貪來的財寶分他點兒,但無奈他的胃口太大,馬卓不得已殺人滅口。至此,案件真相終於大白。




這個姓劉的官員,在相墨正史中叫劉中,但相白筆下關於這篇故事的野史記載,此人卻叫劉義。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存在爭議,在此主播就乾脆用姓代指算了。】古古最後補充說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