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9 章 勞動人民智慧多





誒嘿,這一下就讓他們找出根本原因,也引起了金萬來的注意。




不是田的問題,而是種田人的問題。




【古時大宸的一畝田和現代的一畝田面積有所不同,具體有多大主播也不知道,】畢竟古古又沒穿越過去親眼對比看看,他也是從網上查找資料,瞭解到這一點,【但據神昭年之前的史料記載,一般普通農戶人家一畝田地一年能產七百百斤糧就已經是很不錯的了,算是質量比較不錯的良田,一般的田頂多只能產出大概三百到五百多斤不等,還有土質不好的,或因當地氣候原因,糧食產量更少。




如果想要達到畝產千斤的成就,不光需本年風調雨順,平常侍弄田地也要勤快,像除草、捉蟲啊這些是必不可少,還要保證田地有充足的水源。】




【然而古時的大宸可沒有農藥、除草劑這類東西,像這些事都需要人工去做,更甚者,如果田地地勢高了,通過人力來運水灌溉農田也是常態。】




怎麼個人力運水法兒呢?




也就是當時人們能想到的,最原始的辦法——用木桶裝水運送到山上。




所以這樣一來,就很耗時耗力,且這只是人能做的,一年收成好不好主要還是看老天爺賞不賞飯吃。一場旱災,就能斷了不少百姓一年的生計,如果幹旱時間再長一點,還不知要餓死多少人。




古時的普通百姓,苦啊……




古古感慨,【民以食為天,人不吃東西就活不下去,務農的人家如果田地收成不好,也將影響一家人的生計。一個國家的發展更離不開農業水平的提高。】




【李稷之所以田種的好,多是來源於他從小就積累的種田經驗,但話又說回來,當時務農的人又不少,有些老一輩人更是種了一輩子田也沒有李稷種的好,這是為什麼呢?】




古古並沒有賣關子,直接點明重點道:【因為不光要有經驗,還要多思考、要想,要敢於實踐。】




【李稷可能不懂化學,更不知道什麼是物質的分解,但是他會看、會想、會思考。】




【當初木家村中也有和李稷一樣想開墾山上空地為農田耕種的人,但數量不多,可能是因為當時許多人家考慮到後期的灌溉田地是個大難題,所以才沒多少人願意去幹這事兒。




而李稷不一樣,他原本是李家村人,田產也在那邊,後來搬到木家村了一切從新開始,手中能買到的良田數量有限,所以不得已才和少數幾人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不過當時許多人




家這樣選擇,也很正常,因為農戶人家本就生活不富裕,他們的體力和時間就是他們換取生計的砝碼,如果要開墾新的田地去耕種,首先需要考察土質,這是怕將來這塊地的土不適合耕種,長不出糧食;




其次,那批田在山上,儘管田地附近樹木多被砍伐,還組織有人巡邏守衛安全,山中的猛禽也被射殺了不少,但依然不排除山上有野豬、豺狗等獸類會出沒。




還有就是用水問題。




這些麻煩都讓不少人家不敢睹。




萬一因要照顧新的田地,而耽誤了現有的農田耕種,他們一家來年吃什麼?怎麼活?




而李稷則是,再無田地耕種,他們就沒法活了。




【當時荒地初開墾成田地,地裡多的是雜草和枯枝爛葉,還有許多的動物糞便,其他人都選擇了將這些多餘的東西清理出田地,而李稷則不,他直接放火在田裡將那些雜枝爛葉給燒成了灰,糞便也留在了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