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諤的虎 作品

第859章 大儒旅行團崑山行


                 崇禎五年,江南水災。

  三月有桃花汛。

  到了四月,又進入梅汛期。

  今年的梅雨,比往年來的要早,持續的時間卻是更長。

  從四月底開始,一直持續到七月初。

  淫雨綿綿,前後竟是持續了整整兩個月。

  江南各地暴雨成災,江河水位暴漲。

  若是往年,氾濫的江水,還不知要衝毀多少城垣,吞沒多少田舍,淹死多少人畜。

  由於從年初開始,浙直各地就開始大規模興修水利,清理河道。

  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雖然各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水患,主要的江河,最險要的地段,卻無一處決堤。

  因此這次水災造成的災害,反倒是歷年來最低的。

  然而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

  梅雨剛剛結束,颶風又來了。

  梅雨如同老太婆的裹腳,又臭又長。

  颶風卻是粗暴的莽漢,粗暴狂野,肆無忌憚。

  颱風挾著狂風暴雨,傾瀉到大地上,然後匯聚到太湖。

  太湖水位陡然暴漲。

  颶風又掀起狂風大浪,席捲周邊。

  洪水有大半會傾瀉到吳淞江,還有一部分,則是湧向地勢最低的區域。

  太湖周邊的十幾個縣,崑山地勢最低。

  因此受到的洪水威脅,也就最大。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百姓們全都逃難去了。

  防洪?

  數米高的大浪,誰能擋得住?

  今年卻是不同。

  崑山縣的百姓不僅沒有逃。

  反倒有數以千計的百姓,匯聚在大堤旁候命。

  這些百姓,都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

  他們頭戴斗笠,身披蓑衣,還有很多人乾脆光著上身。

  他們神情緊張地盯著太湖方向。

  雨水唰唰地拍打在他的臉上、身上。

  眾人卻都是巋然不動。

  崑山的大壩承受住了桃花汛、梅雨汛。

  若是這次能夠承受住颶風汛的考驗,意味著崑山人以後再無洪水之患。

  沒有了洪水,‘叫花崑山’這頂桂冠,就會成為歷史。

  遠處的一個山包上。

  十幾名儒生正舉目遠眺。

  由於雨太大,他們雖然打著雨傘,身上卻早就被雨水溼透。

  這些儒生,其中有幾位聲名赫赫的大儒。

  劉宗周、陳繼儒、楊汝成等人,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