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諤的虎 作品

第860章 讓每個百姓都過上富裕而有尊嚴的日子

  一半種糧,三成的棉花,另外兩成種桑。

  經濟作物的折算成稻米,收益要高出數倍。

  這樣算下來,一年的收成有多少萬石糧食?

  並且種植的水稻,產量也遠遠不止兩石五。

  而是高達四石!

  崑山的糧食之所以高產,原因有二。

  第一,自然是肥料。

  鳥糞專使鄭芝虎不辭勞苦,從南海源源不斷地運送鳥糞到江南。

  經過簡單的處理後,就可以用於農田增肥。

  第二,科學的規劃、管理、耕作模式。

  崑山縣多出來的這些官田,並非是直接租給無田的百姓耕種。

  而是採取了一種,叫做‘家庭農場制’的經營模式。

  這種模式,自然是雲大真人的傑作,因此又被稱作‘雲氏模式’,或是‘神仙模式’。

  崑山縣士紳、商人以及外來資本,共同出資組建崑山農業股份公司。

  官府將60多萬畝土地,租賃給農業公司進行集中管理,科學種植。

  公司根據區域、面積,將這些土地,劃分為若干個農場。

  又將農場分成若干塊,承包給百姓,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

  公司對生產、種子、農具、肥料、技術指導等各個方面,進行統一安排,統一規劃。

  全新經營模式,完全顛覆了大儒們的想象。

  這種神仙模式,好處實在是太多了!

  要想讓這些迂腐的大儒們,弄清楚‘家庭農場制’的好處,難度有點大。

  不過他們是迂腐,卻絕不是蠢。

  擺出來的數據,他們卻是還能看得懂的。

  單是30萬畝水稻,一季就收穫100多萬石稻米。

  棉、桑的經濟價值,是稻米的數倍。

  等收穫之後,折算成稻米,一年大致相當於300萬石。

  也就是說,崑山縣一年的收成,超過500萬石!

  單憑這一項,就直接將‘叫花縣’的帽子,摘下來狠狠地丟在地上。

  今年春季過後,再也沒有百姓出去逃荒要飯,就是最好的佐證。

  農業是國之根本。

  古往今來,勸課農桑,都是絕對的‘政治正確’。

  也正是大儒們經常鼓吹的。

  全新的農業經營模式,以及初步取得的成果,讓大儒們險些驚掉了下巴。

  劉宗周連聲盛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