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青染 作品

21.雨夜命案

 第7章

 哥舒道:“景鬱與榮灝同為我的學生, 兩人的性格卻天差地別,景鬱性格溫和,他若有錯, 旁人指正他能聽得進去, 榮灝則不同,心性堅毅,認定一件事便要一條路走到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庭淵只把這一切當作哥舒講的故事, 他作為聽眾, 不想對此發表任何言論。

 但不得不說,伯景鬱確實是一個能聽得進去話的人, 這兩日相處,庭淵自己也留意到了, 他雖時刻注意帝王家的形象,卻不以帝王身份壓人,倒更像是個出身富貴人家的謙謙君子。

 哥舒帶著伯景鬱上門,讓太醫給他瞧病,作為主人,他理應設宴款待。

 他為伯景鬱準備了豐盛的宴席熱情招待。

 飯後他二人還有私事要聊,不便在庭府多留。

 庭淵將他二人送至門口。

 哥舒璡堯道:“起風了,你身體不好, 不必遠送,過兩日我再來看你。”

 庭淵道:“慢走。”

 伯景鬱恭恭敬敬朝廷淵行了一禮, “先生, 請再受我一拜,這兩日與先生相處,學到不少東西, 待我巡狩歸來,定要來居安縣,再與先生討教。”

 庭淵:“那我便祝王爺巡狩一切順利。”

 伯景鬱:“借先生吉言,那我也祝先生身體康健,長命百歲。”

 此行伯景鬱入居安縣原因有二。

 其一:給哥舒璡堯送飛鴻。

 其二:則是來請哥舒璡堯助他一臂之力。

 哥舒璡堯已經明確表明,自己不會離開居安縣,與伯景鬱一同巡狩。

 耽擱了三天時間,巡狩刻不容緩,他得去追趕隨行的大隊人馬,即便是想在居安縣多留,公務在身,時間也不允許。

 次日一早,伯景鬱便要與驚風一同離去。

 月色迷人,星空閃爍。

 哥舒璡堯站在院中,他的院子裡擺了許多大缸,缸裡種著荷花,如今荷花正是盛開之際。

 若是在京州,此時荷花並未開放,此處氣候宜人,花開稍早,春夏兩季都比京州要早。

 想著明日伯景鬱便要繼續南下巡狩,此一別,不知再見是何年何月,哥舒眼看著伯景鬱長大,又是伯景鬱的舅舅,怎能不對他多幾分關懷。

 他拎了一罈桃花酒去了伯景鬱的院中。

 伯景鬱也還未睡下。

 見哥舒過來,他忙起身,“舅父,你怎麼過來了?”

 哥舒璡堯舉起手中的酒,“這是百姓送的桃花酒,來與你共飲,為你餞行。”

 伯景鬱:“好。”

 兩人在窗邊坐下,外面的月亮又圓又亮。

 哥舒道:“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此行巡狩,務必小心謹慎,注意自己的安全,特別是到了西州地界,更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西州地理位置不好,自然環境也不好,不適生存,一身反骨,總想著獨立。

 隔三岔五西州就要出亂子。

 伯景鬱:“舅父放心,我會注意安全。”

 哥舒問他:“你知道女君為什麼要定下讓每個帝王繼位之後都要完成遍巡六州嗎?”

 伯景鬱點頭,作為帝王家的人,這個他自然是知道的:“勝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遍巡六州是為了鞏固政權,讓百姓們知道君王心中有他們,同時也能起到震懾官員的作用,讓他們不敢再生異心。”

 哥舒滿意地點頭,“不錯,一為籠絡民心,二為震懾地方官員,三為加固王權統治,所以代天巡狩派頭要擺足,但要真正做到籠絡民心,光擺派頭不行,你得為百姓做事,做對他們有利的事,這也是為何歷代君王遍巡六州時總要沿途體察民情,懲治貪官汙吏,為百姓做主,這一路上切不可只知享樂。”

 伯景鬱忙道:“舅父放心,我身為帝王家的人,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哥舒:“往年帝王遍巡六州,隨行人數眾多,因此許多地方無法照顧到,即便如此每次巡查也要花費三五年的時間才能返回京州。此行你代天巡狩,隨行人數銳減,便要將從前帝王不曾照顧到的偏遠地區一併巡了,這一行怕是沒個六七年巡不完。”

 伯景鬱:“孩兒不怕辛勞,舅父也莫要擔心,每隔一段時間我便會給舅父寫書信。”

 哥舒:“好,此行對你也是一場歷練。”

 伯景鬱:“孩兒定會努力的。”

 伯景鬱想起來時路上聽到百姓們說的話,問道:“舅父,我聽沿途百姓說這兩年莊稼收成不好,怎麼不見上報的奏摺中提到?”

 哥舒道:“雖是遭了災,卻不嚴重,收成銳減是真,但不是顆粒無收,新王登基免稅三年,也不用撥糧賑災,自然是不需要特地上奏免稅,州志上應是有記錄,我這縣誌上也是有記錄的。”

 州志與縣誌相同,每年都要記錄,謄抄裝訂成冊,一份留底一份上呈。州志主要記錄政策,縣誌記錄詳情,來年入夏之前,需要一併送至行省,由行省重新整理謄抄裝訂,一式兩份,一份上呈京城,一份留底,原件返回各州,各州總府留底。

 因此同樣的東西,逐級留底,一方損毀,還有兩方可查,每三年重修一次,以便保存。

 次日一大早,哥舒送伯景鬱出城追趕南下的隊伍。

 入城時兩人三騎,出城時三人三騎,不同的是那一匹火紅的駿馬消失不見。

 多出一人是隨行的太醫。

 拜別哥舒後,三人沿著官道一路南下。

 多出一個太醫,他們的速度被迫放緩,太醫就是個文弱醫士,與他們自幼習武的人比不了。

 天色將黑未黑。

 本朝規定,官道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驛,五十里一館。

 亭用來避雨歇腳,不設四壁。驛主要是為沿途送公文的驛使更換馬、水、乾糧,其他官員也可更換馬匹、補充水與乾糧,不設住宿,必要時可選擇為落腳點暫歇。館是為沿途辦事往來的官員提供住宿落腳的地方,可以補充水糧,餵馬換馬,整裝休息。

 官道對百姓開放後,允許沿途開設客棧,兩兩間隔需要三十里,客棧並非什麼人都能開,需要拿到縣衙的批文,要給往來的官差提供便利,用餐住宿都要給予優惠,也是為了方便往來的官差住宿用餐節約成本,同時也能給往來生意的百姓提供便利。住館驛憑藉證明往來花銷可以全部報銷,若是住了客棧,花費只能報銷三成。

 在館驛裡嚴格遵循身份等級制度提供飲食住宿,出差路遠的官員,偶爾會到客棧改善飲食,客棧的菜品自然是比館驛的菜品要好,且不看官級只看銀錢。

 伯景鬱與驚風帶著年邁的太醫走不快,勉強行至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