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青染 作品

47.原本走向

第33章




庭淵嘗試著將所有的線索全都從腦海裡消除, 再回過頭來看小公子被殺的案子。




沒有直接的證據指向任何一個人,兇器被兇手帶走了,根據傷口的大小不難分佈出來這是匕首造成的。




兇手連捅了小公子數刀, 庭淵以此判斷兇手是激情殺人, 有預謀的殺人一般都是經過長時間門預謀策劃,既要逃脫律法的制裁, 又要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個現場與表姑娘被殺的現場同樣很詭異。




現場沒有留下任何有關兇手的線索, 屍體身上也沒有留下有用的線索,兇器也不見了。




足以說明此人是經過縝密計劃後, 有預謀地殺人,而非他一開始推測的激情殺人。




伯景鬱看他眉頭緊鎖, 問他:“你還是認為兇手就在莊子內?”




庭淵點頭,他問伯景鬱:“如果你是公子蘭招, 你會選擇在大白天跑進莊子裡殺了蘭玉嗎?他為什麼要殺公子蘭玉?”




伯景鬱認真思考了一下, 說道:“如果是我,我不會, 但公子蘭招未必不會。或許是公子蘭招發現表姑娘死了,認為是公子蘭玉動的手腳,所以把他給殺了。”




庭淵搖頭:“不對,雖然你這個邏輯沒有問題, 但是現有的證據無法證明蘭招來過莊子。”




庭淵道:“根據公子蘭招和公子蘭玉之間門的糾葛,你覺得公子蘭招來找公子蘭玉,他二人可能會心平氣和地溝通嗎?再怎麼說公子蘭玉也是一個強壯的青年男性, 你會讓一個和你有仇的人隨意進入你的房間門嗎?”




伯景鬱搖頭:“不會。”




庭淵:“這就是我認為公子蘭招不是兇手的原因,屋內沒有任何反抗的痕跡,公子蘭玉身上也沒有任何的反抗痕跡, 如果真的是公子蘭招,蘭玉不可能毫無反應,從被捅下第一刀開始到最後一刀,公子蘭玉連一聲求救都沒發出,你覺得這是什麼情況導致的?”




伯景鬱:“他無法呼救。”




庭淵點頭:“合理,但事實恰恰相反,公子身上沒有任何被束縛的痕跡,也沒有掙扎反抗,如果兇手在殺他時將他的口鼻捂住,必然會出現痕跡,可如今的公子蘭玉死得未免太安詳了一些。當前對案件的判斷是存在失誤的,小公子的死並不是激情殺人,而是有預謀的殺人。”




經過庭淵這麼一說,伯景鬱這才發現,這個現場真的太乾淨了。




“遇到危險時反抗是人的本能,如果此人真的是公子蘭招,至少公子蘭玉不會毫無防備之心,若公子蘭招真的是因為表姑孃的死殺了公子蘭玉,那他必然十分憤怒。人在憤怒下激情殺人,現場的情況便不會是這樣的乾淨。”




“如果你殺了人迅速地逃離現場,你會從哪裡離開?”




伯景鬱猛然清醒,“後門。”




“是啊,按理說這莊子上的人都應該知道耳房有通往後山的門,那要逃離現場,為什麼不從後門離開?”




後門的情況他們剛才也看過了,若真有人從後門離開,必然會留下腳印,沒有人能夠從後門直接跨過地基和放水渠跳到對面去,再者後門是從裡面鎖上的。




伯景鬱:“那就更說不通了,你說公子蘭玉的死是仇殺,是洩憤,兩個人之間門有仇,公子蘭玉為什麼會放下防備心?”




庭淵:“仇恨不代表兩人之間門就一定發生過激烈的衝突,單方面仇恨也是客觀存在的。”




“那照你這麼說,誰都有可能是兇手,誰都有可能單方面仇恨蘭玉。”




伯景鬱覺得這案子越查他越糊塗了,起初他是堅定地認為兇手是蘭招,現在他已經被庭淵說服了,就更是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誰是兇手,現在看誰都像是兇手。




“那接下來要怎麼做?”伯景鬱現在對自己的猜測非常不自信,就這兩個案子,他已經被庭淵反駁了無數次,以至於他根本無法相信自己此刻的判斷。




庭淵搖頭:“我還得再捋一捋,看我漏掉了什麼關鍵的信息。”




結合現有的證據和現場情況,庭淵從頭分析,兇手至少要滿足以下幾點。




一:蘭玉對此人沒有任何的防備之心。




二:這個人可以輕易地進出蘭玉的院子不被任何人懷疑。




三:案發時有完美的不在場證明。




能夠同時滿足這三點的,截至目前庭淵能夠想到的只有乳孃和管事的二人。




蘭玉沒有僕人,乳孃和管事的就是他最親近的人,一個協助他管理莊內,一個協助他管理莊外,只有這二人能讓蘭玉不設防備。




庭淵仔細回憶當時的情況,他與伯景鬱正好路過莊子,在莊外聽見尖叫聲才進來。




庭淵問伯景鬱:“如果我沒有發現表姑孃的死有問題,在你不知道表姑孃的死是謀殺的情況下,你會怎麼看待這兩起案子?”




不是所有人都具備驗屍的能力。




伯景鬱道:“如果你沒有發現表姑娘是被人吊起來的,以我的視角來看,就是表姑娘殺了小公子,畏罪自殺。”




想到此,伯景鬱也覺得奇怪,他問庭淵:“你怎麼會聯想到表姑娘不是自殺的呢?”




他記得當時管事的第一反應也是大喊表姑娘自殺了。




他與伯景鬱對視一眼,二人都從彼此的眼中看出了相同的意思。




如果庭淵不在場,按照伯景鬱的想法也認為表姑娘是畏罪自殺。




庭淵的思路與他不一樣,是因為自己就是一名警察,遇到案子時不會憑著本能去判斷,而是要講證據,那他第一時間門要做的就是核對證據,所以進屋後他會去把凳子扶起來看是否是自殺。




命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確認死亡原因,一般人不會這麼做。




他接觸了太多的屍體,對於死了一會兒和死了半天能夠清楚分辨出來。




普通人很難分辨,一個原因是普通人對於屍體本能的恐懼,很多人看都不敢看,別說詳細檢查,另一個原因是以公子蘭玉的死先入為主,結合兩人之間門的恩怨糾葛,會從心裡認定就是表姑娘殺了小公子,從而忽略很多細節。




庭淵:“因為我不會被情緒主導。”




想明白這一點,庭淵再回看整個事情的經過,之前覺得自相矛盾的地方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