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青染 作品

102.內外勾連

第88章




“你是怎麼知道的?”




防風問他。




陸生年看防風這個反應, 就知道這能保住自己這條命,趕忙說:“我們往西州運糧食,十次有九次都會被叛軍搶劫。”




防風:“有無可能是西州的叛軍埋伏在路上, 等押運糧食的隊伍經過伺機搶劫?”




“之前我們是懷疑過的,但後來經過實際操作發現,確實是有人洩露了路線。”




這要是真的, 那事情的嚴重性可不比他們偷糧食的嚴重性小。




防風立馬重視起來, “你繼續說,你們是怎麼發現的?”




陸生年道:“押運糧食是司運署管轄,我們司戶署只管糧食, 但他們要運糧, 我們司戶署得配合他們從糧倉調糧食出庫, 往西州運的糧食都在西府的糧倉存著,從那邊往西府運糧省去很多人力物力。”




這點確實如此, 勝國在各地都建有糧倉,平日儲存的糧食足夠百姓吃半年。




若全都統一押運到了國庫, 真出了災情,糧食很難在第一時間運送到百姓手裡。




就地建立糧倉,由縣或府直接管轄, 極大地減少了押運途中的損失,也能降低官兵出行的花費。




陸生年道:“從西府運糧往西州,理論上來說, 時間是很多人都能知道的, 而押運的路線則只有司運的負責人才知道,可無論是海運還是陸運,走哪條線,都可能被伏擊。”




“那要想抓出這個人也不難。”防風道:“你們只需要兵分幾路, 看看是哪隊遭遇了伏擊,就是誰出賣了消息。”




陸生年一噎,“理論上這的確是個好方法,我們試了。”




防風問:“結果呢?”




陸生年:“全都遭遇了伏擊,損失加倍。”




防風:“……”




“他們是如何做到的?”防風懵了。




陸生年搖頭:“不清楚,我們試過很多方法都沒能把內鬼抓出來,司運的官員換了一批又一批,然而每次都會被伏擊,無一例外。”




見鬼了嗎?




讓人難以置信。




防風又問:“有沒有可能是西州方面出了問題?據我所知從哪個港口登陸,或者是從陸路入西州,都需要提前幾天派人前去通知當地官員,會不會是準備接糧的官員洩露了路線和時間?”




陸生年:“我們也試過不通知當地官員,搞突然襲擊……”




“然後也被截了?”




陸生年一臉生無可戀地點頭。




這下輪到防風坐不住了,“這還真是見鬼了。”




也就是說問題還是出在了內鬼的身上。




可是這內鬼是如何將消息傳遞出去的?




陸生年:“而他們背後負責消息傳遞的人,叫青山。”




“你怎麼知道負責傳遞消息的人叫青山?”防風對此十分好奇。




這陸生年知道的確實非常多,這個情報也非常有價值。




別的他可能不行,但是搞情報,還是很厲害的。




陸生年道:“去年我生辰,邀請官員在西城夢鄉樓吃酒聽曲兒,當夜喝得稍稍有些多,老是往茅房跑,酒勁上頭後走岔了路,憋不住了就找了個假山去後頭方便,方便完正準備離開,聽到有人過來,還有說話聲,我就不敢出來,怕人知道我隨地方便丟了面子,也因此聽到了兩人的對話。”




“說了什麼?”




陸生年:“其中一個人說告訴青山,臘月初三,海運,江防港。”




“運糧的時間路線?”




陸生年點了點頭,“不錯,確實是運糧的時間和路線。”




防風摸了摸下巴,“臘月初三,年關將近,這批糧食應該是為西州發的歲糧吧。”




“是。”




每年到了最後一個月,朝廷都會給各州的官員發放歲糧,西州南州北州東州都得靠朝廷供養,因此這些百姓也會收到朝廷發放的歲糧,讓他們可以過上一個安穩的年。




下一次發糧是二月底到三月初。




京州以北除外,下一年發糧是來年四月初,北方冬季落雪,土地化凍,二三月份的路面全是泥濘,非常難走,即便是官道也不例外。




北州年底的歲糧一次發半年。




防風搓了搓眉心,“江防港是西州北部最大的港口,叛軍如何越過中部跑到北部去搶劫糧食的?”




他想不通,這幾乎毫無可能。




陸生年搖頭:“這我也不知道,但糧食實實在在地是被搶走了。”




防風:“……”




認真想了又想,防風還是覺得有問題,“西州南部所有人口加起來也就五百萬,剩下全在中北部,每年往西州運糧一億石,大約有多少糧食會被搶?”




陸生年:“大概四千萬石。”




防風:“……照你這個數,西州叛軍年均人均得有八石糧食,他們是要餵豬嗎?”




一個人放開了吃,一年也不可能吃得了八石的糧食。




八百斤的糧食,每天一個人要吃二斤的生糧,也就是四斤左右的熟糧,偶爾一個人飯量大還有可能,這人均往死了吃也吃不下這麼多。




若西州南部的人真的一天吃四斤熟糧,又怎麼會個個乾瘦。




其中肯定有鬼,之後肯定要詳細調查。




“你聽到的這個青山是誰,你可知道?”




陸生年:“我是真的不知道這個青山是誰,說話的人聲音我也聽不太出來,很陌生,應該不是司運署或者是司戶署的官員。”




“可若不是這兩個處的官員,還能有誰會知道這麼詳細的信息?”




陸生年道:“於制我們出糧押運都是受州同的安排,也需要和州同報備。”




“紀平倉?”




紀平倉作為八個州同之一,統管運司和戶司。




若說誰能同時瞭解糧運動向的,也就只有紀平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