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小戎 作品

第七十八章 清靜無為

    乳白的玉身在剛剛墜地的撞擊下,表面竟然完好無損。

    但是她知道,這塊終南山孕育的美玉,裡面早已碎了。

    忽然,紫衣女子動了,她一言不發,跨過美玉,洞穿人群,大步離開,不再回頭。

    她突然很想去看看那片桂林。

    女子走後,場上的清談繼續。

    說經臺內的掌聲漸漸平息。

    經歷了區別對待的趙戎也不惱怒,靜靜看著對面的道家君子,心裡自嘲,本公子還有一個身份說出來怕嚇到你們,贅婿,怕不怕,這可是最近書肆裡最流行的那種話本小說裡主角的開局身份……

    六一居士語氣恭敬:“請陶先生選題。”

    此時,臨近正午,陽光熾烈而又安靜。

    在萬眾矚目之下,那個名為陶淵然的南華巾老者,側頭向右,抬起那隻握有念珠的右手,伸出一指,遙遙指向說經臺外,那南部茫茫群山之中的一處奇景。

    是那座摩崖石刻!

    陶淵然微笑道:“就辯這個‘清靜無為’。”

    趙戎面色平靜,似乎早已瞭然,只是下一刻,老者說的話,卻讓他眼眸一眯。

    “吾執‘有為’,汝執‘無為’。”

    趙戎眯眼點頭。

    有為,還是無為,是儒道二家一直以來的爭執。

    但因為清談只是辯論,並不是儒道二家問道,因此趙戎作為一個儒生持“無為”的論點,陶淵然身為道家君子持“有為”的論點,也不無不可,只要辯贏對方就行。

    而這除了辯才外,也很考驗雙方對儒道二家的典籍的閱讀量與理解程度。

    於是在場眾人便見到了這頗為戲劇性的一幕。

    道家陶淵然率先拋出觀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以君子將有為也。”

    儒生趙戎反之。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