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神棍老爹捲成首輔 作品

第630章 呂調陽和晏珣


                 三百名上榜士子確定,開始拆卷頭填榜。

  考官都是耳聰目明之人,很快發現晏珣搜遺卷取中的考生。

  咦?

  不是張敬修,而是沒什麼名氣的馬洛。

  巧的是,這個馬洛是揚州人,晏珣的同鄉。

  有點意思。

  眾人看晏珣的目光有些微妙。

  晏珣恍然,難怪馬洛的文風似曾相識、內容很合心意,這位同鄉可能去過汪氏族學讀書!

  沈一貫的心思不在無名小卒身上。

  他迅速掃一遍榜單,發現了張敬修……是呂調陽搜遺卷搜出來的!

  再一看,會元孫鑛,又是晏珣認識的人。

  沈一貫垂眸,他黜落張敬修的事雖然顯得徒勞無功,還是可以悄悄傳揚一二。

  和晏珣、呂調陽徇私相比,他是正直無私。

  晏珣和呂調陽都要倒黴。

  ……(若歷史的進程沒有變化,沈一貫因不肯依附張居正而聞名朝野,後來成為浙黨的領袖人物。史書評價他“蒙上鉗下、排斥異己”、“把持朝政、賣官鬻爵”、“黨禍始於萬曆間,浙人沈一貫為相,擅權自恣,多置私人於要路。”)

  晏珣察覺到眾人的目光,保持淡定。

  要彈劾就彈劾,當面鼓對面鑼對噴,誰怕誰啊?

  呂調陽額頭青筋直跳,實不相瞞,他本以為晏珣搜的那份才是張敬修的……馬洛的時務策講經略南洋、收復藩屬國。

  而自己搜的這份,詔、誥尤其突出,似乎是師爺老吏的筆調。

  這是什麼陰差陽錯!

  ……

  出了貢院,沈一貫立即給張居正寫一封信。

  信中詳細說有個閱卷官指出其中一份卷子為張敬修的。

  他相信張閣老絕對不是以權謀私之人,這個閱卷官一定是受人指使故意敗壞張閣老的名聲。他秉公認為那份卷子不足取,因而黜落。

  “至於後來搜遺卷取中,是兩位主考官做主,本官問心無愧,請張閣老明鑑。”

  既然問心無愧,這封寫給張居正的信,也“不經意”地讓在京的江浙名士知道。

  沈一貫露出胸有成竹的笑容。

  就讓張居正、晏珣和呂調陽,一起成就他剛直不阿的名望!

  信立即送去張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