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642章 三國

    而漢軍舟師就聚集於此,不止有大翼、小翼、艨艟等,甚至還有一艘巨大的樓船,那就是劉秀的座駕。

    等鄧禹登上如林般聳立的牆櫓帆幔後,才在甲板上見到了漢帝。

    劉秀興致不錯,見面先誇了鄧禹:“大漢南遷後,東西轄境過長,從荊州到廣陵,就算順流而下,也得數日行程,若魏軍分兵來擊,頗有些難顧首尾。”

    “朕一直在找能兼顧東西的屯兵之地,虧得仲子推薦了柴桑。”

    鄧禹應諾,說道:“此地據江湖之口,為噤喉之地。當初淮南王謀叛時,其麾下有謀士伍提議,說只要有尋陽之船,守下雉之城,結九江之浦,絕豫章之口,強弩臨江而守,可禁南郡之兵。如今大漢已失荊北,江陵又在蜀兵手中,就只能守江夏、九江以蔽全吳了。”

    說白了,柴桑就是東漢的第二道防線,若是隨縣、江夏丟了,這裡恐怕要直面魏軍的進攻,而柴桑九江的得失,又關係到下游吳會、淮南的存亡!

    但劉秀,又豈會甘心做一個偏安皇帝?他詢問鄧禹:“仲子這幾日,與蜀使談得如何了?”

    先時,公孫述派遣荊邯來見劉秀,希望兩國同時出兵,但東漢上半年剛丟了淮北,接著內部的山越又在鬧騰,確實抽不出太多能夠出徵的兵力,劉秀並不覺得這是個好機會,遂避於孤山練兵,讓鄧禹與之周旋。

    鄧禹則三天兩頭來湖中向劉秀彙報:“近來荊邯又得了公孫述指使,商量之事更進一步,說等共滅魏國後,願與我朝‘平分天下’。”

    劉秀邀鄧禹入船艙中細談:“怎麼個分法?”

    “公孫述願以豫、兗、青、冀、徐、幽屬漢,雍、涼屬蜀。兩國以函谷關為界,相互尊為東西帝,永以為好,共治天下。”

    聽上去劉秀佔了大便宜,公孫述願意給他五個州,而成家只取關西區區之地,甘心做一個弱化版的秦國,這已經是很大的讓步了。

    “空口許諾罷了。”劉秀聞言搖頭,疆界要靠兵戈去取,嘴上誰不會說?更何況,他前腳才宣佈“長安永為漢都”,後腳就在盟約上讓給公孫述,這不是打自己臉麼?

    末了劉秀又問:“幷州呢?”

    鄧禹答道:“公孫述未言。”

    “不說朕也知道。”

    劉秀嘆息道:“必是公孫述還有密約,要讓予匈奴及那偽帝盧芳了,這哪是平分天下,實乃‘三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