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白 作品

第124章 李聞洵去江南做官

 “你不用得意太早!” 

 陸令筠:“......” 

 陸含宜小聲嘀咕完,快步跟上了李聞洵。 

 三天後,陸令筠聽說了陸含宜要跟著李聞洵去江南做知縣的事。 

 李聞洵一共有兩個工作方向。 

 一是吏部這一次下發給新科進士們的空缺崗位。 

 李聞洵家裡好歹有兩個做官的,孃家陸家也在朝做官,吏部的人便是賣了個人情,留了個知縣的空缺給李聞洵,問他願不願意去。 

 二便是考翰林院。 

 進翰林院是絕大多數進士們的選擇。 

 因為翰林是文人們夢寐以求的地方,雖說翰林沒有實權,官職大多都是閒散官,可那裡可以做學問,養名氣,要是搞出些名堂,便是能做大家的。 

 這一點也不比那些走實權路子,當權臣能臣的差。 

 而且,在翰林做官,日後即便碌碌無為也能養老,不容易出事,好過一些做官做實事的,一出錯全家被連累。 

 所以,能選翰林院大多數學子還是會選翰林院。 

 可李聞洵最後選的是吏部任職,去江南做東海知縣。 

 陸令筠在侯府思索了一會兒便想通了李聞洵的選擇。 

 一肯定是因為李家的家庭環境。 

 李家絕大多數的資源都給了李聞洵的哥哥李聞澤,他就是留在京城裡做官,李家也不可能再給他更大的助力。 

 他想往上爬,只能靠他自己。 

 而翰林院那種地方,光靠自己,怎麼可能爬得上去。 

 沒人捧,沒有資源,沒有背景,誰會給你做大家的機會。 

 京城裡其他的方向門路,更是得有人引薦才行。 

 李家有這種資源,肯定統統都給他哥哥了。 

 他在家裡這輩子都出不了頭。 

 而偏偏,原因二就是李聞洵是一個極有野心的男人。 

 他這輩子就想出人頭地,叫李家人對他刮目相看。 

 這有一個做地方官曆練的機會,對李聞洵這種想翻身的男人來說,就是一個大機會。 

 一旦他有實力做起來,便是能青雲直上。 

 再就是,或許有個第三...... 

 “聞洵,你一定要去江南做知縣,我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