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 作品

第346章 科舉的雛形

劉辯在太學留下的策試之法終於迎來了開花結果的一天。

 

對於劉辯藉著五州的基層官吏以辭官的方式威脅朝廷的機會,要求在郡縣通過策試的方式不論出身選拔基層小吏,總體上朝臣們的反對聲音很小。

 

偶有反對的,也是以德行之類的理由。

 

總體上,朝臣們也怕對抗劉辯的要求會被天子疑心與某些無君無父之人勾連。

 

那些辭官之人遠在地方,他們可都在雒陽,而且大都一家人整整齊齊。劉弘的殷鑑不遠,他們可賭不起。

 

至於州郡以策試取吏的危害?且不說策試還未涉及到郡吏這一層,就算涉及到了,又能怎樣?

 

害怕自家子弟通不過策試?不存在的。經學,從來都是閥閱豪族的立身之本。

 

總有些人將科舉的功勞掛在兆古一帝身上,誇大科舉對於世家門閥的削弱作用,甚至認為兆古一帝因為設立科舉制違逆了世家門閥的利益,所以才遭受的背叛,全然無視了兆古一帝在時對於參與科舉資格的限制。

 

實際上,哪怕是終唐一代,科舉仍是官僚與世家的歡樂場。

 

唐代進士中出身有史可考的,寒門僅佔15.9,雖然時代背景不同,可這份數據比起漢代孝廉的24.4還是差了不少。

 

唐代科舉制削弱世家大族的作用與其說體現在考試內容上,不如說是在考試地點上,尤其是進士科,因為“投卷”的存在,考生們提前從家鄉趕到長安久住幾乎成了潛規則,考上之後進士們也無法回到家鄉為官,所謂“少小離家老大回”便是如此了。

 

將世家最傑出的人才與其家鄉在地理上分開,這才是科舉制最重要的影響。

 

而寒門子弟能夠真正在科舉上發光發熱,還要等到宋朝。

 

總體而言,劉辯的謀劃很順利的開展,尚書檯很快就梳理起了執行方案。

 

但對於選拔縣吏和鄉吏是否需要到州一級的策試,尚書檯仍有些疑問。

 

為此,尚書僕射蓋勳帶著一些不同意見拜見了劉辯:“陛下,昔日取縣吏及鄉吏,多是縣令縣長之權,往往縣中長吏考察完品行才能之後,便可予以上任。若至郡中考核,部分縣治雖遠,卻遠地有限,可若是再算上州中,其中的路途之遠,時間之長,須得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