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秀雙林 作品

第264章 幽州基建和搶收夏糧

凌王妃仿若一個霸道又專制的暴君般道:

“不同意,那就是不遵王爺之令。那幽州鐵騎,只好再一次踏進州城,當面問一問那些士族大家,為何不同意修路?”

至於為什麼不是問當地官員?因為朝廷的官員早就有修路之意,只是士族阻撓,才一直沒有成功。

沈冬素當然明白士族為什麼不同意?理由千奇百怪,有說因為破壞風水,當地山環水繞,才聚文氣。

這路一修,風水破壞,文氣四散。

有說為了城防,往北方的路修得越好,那外敵進攻時就越順暢。所以北方的路不必修得那麼好。

有說是為了防止百姓流竄,沒有路,許多百姓一輩子就在方圓十里之內勞作。

但這路一通,外界的消息很容易就傳到村裡,百姓會嚮往去更繁華的地方生活,會有棄農之意。

反正各有各的理由,朝廷要修路,那些地方士族立即就竄出來阻攔。

旁人不懂,沈冬素卻非常明白這些士族為什麼不讓修路?

呵,他們就是圈地自立,想要國中之國。這路修通了,他們的獨裁統治自然就受到影響。

沒路時,地方寒門學子想讀書,只能依附地方士族。

有路時,寒門學子便能往更遠的地方去求學。

這些,不過是士族為了鞏固自己的利益,愚弄民眾的藉口罷了。

朝廷的重心一直在長安、洛陽這中原一帶,對北方有些鞭長莫及,管理不到位。

這幾年來接連派往幽州的將領,都出自大家士族,自然對北方士族是包庇縱容的。

可惜啊,他們囂張縱容了近百年,如今迎來了一個凌王,還有一個不講理的凌王妃。

好日子結束嘍!

“先禮後兵,好好將王爺的指令傳達到各州城,願意配合更好。”

“若是不願意,只能依法處置了。”

這些官員是既緊張又興奮,緊張於如此一來,幽州怕是要把北方士族給得罪死了。

興奮是,王爺不在城裡,他們也不用龜縮戒備。王妃如此霸氣果決,幽州城建何愁不興!

於農個水庫,於商修路,於文人學子修萬書閣,於工匠階級嘛,這個最簡單,也最讓人心酸。

後世那些手工藝者被稱為大師,可在這個時代,卻是低賤的工匠。

只要一入匠籍,那就世世代代是藉匠,想脫藉需要付出極重的代價,跟商人脫商藉一樣難。

工匠沒有土地,且苛稅極重。

沈冬素將收攬工匠的任務給了李念魚:“你一直說要振興墨門,可你的墨門人太少了。”

“我希望你能將幽州的匠人都當墨門子弟看,相信只要待遇優厚,給予尊重,天下優秀匠人都願意來幽州。”

“本王妃要在幽州成立工匠協會,凡是有一技之長的匠人,入了協會,都能獲利幽州戶籍。”

李念魚很激動,就像龐先生得知她要建萬書閣一樣激動,他問道:

“王妃是說,即便是匠藉來到幽州,也能得到普通百姓一樣的待遇?”

沈冬素點頭:“當然!王爺重視人才,只要是有才之士,皆能在幽州擁有一席之地。”

“即便是再普通的工匠,也能在幽州堂堂正正地活下去。”

她只簡單跟李念魚說了一下協會的理念,李念魚很是認真,當天就寫了一份策劃書上呈。

沈冬素同樣給他批了一塊地,來建工匠協會,說是協會,實則跟理工學院差不多。

工匠能在這裡學習和交流,同時按自己的技術所長,分配工作。

沒錯,就現在幽州的情況而言,便是來一萬個匠人,也能包分配工作。

李念魚和他的師兄弟,對凌王妃的感激和敬仰到達頂峰,他們委婉提出,能不能工匠協會掛墨門之名?

沈冬素笑道:“當然可以!這工匠協會,全權給李大人負責。”

“以後你們可以收徒,振興墨門。”

李念魚有點自嘲地道:“若非實在沒辦法,誰家會送孩子學手藝?自然是要讀書的。”

沈冬素冷笑道:“書生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難道你們墨門子弟自己也這麼覺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