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風起:家父秦始皇 作品

第86章 激烈爭辯

  “臣斗膽進言,繼續沿用我秦國之制,王上加尊為天子,天下劃分沿用六國餘制,再結合我秦國之郡縣。

  大者為郡,郡下設縣,郡守,縣令皆決於上,以確保以咸陽為中心,輻射天下,王之詔令,可以傳達至大秦的任何地方,天下臣民,皆俯首待命!”

  “放屁,尉繚大人滿口胡言,你讀什麼聖賢書!”

  尉繚話音剛落,以儒家為代表的一群博士立刻便向尉繚開炮。

  “王上,臣等以為,我大秦既循五德始終說,當循天之意,順民之心,方能屹立於天地,不朽於萬世!

  尊古制而重禮法,乃是國家立足之根本,一味否認,一味推翻,豈不是讓萬民無所信,天下無所信

  封以藩王為我大秦之屏障,以藩屏秦,可保咸陽無憂,大秦安定,萬年可期!”

  “哈哈哈,哈哈哈,一群迂腐的書呆子!”

  此時,秦王已經端坐在主位之上,笑著看著下方那幾位朝堂大臣的爭論!

  對於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兩人,秦王有著絕對的信心,而此刻,正是他們出力的時候!

  ......

  ps

  編鐘

  中國漢族古代大型打擊樂器,編鐘興起於周朝,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

  戰國曾侯乙編鐘鍾架長748釐米,高265釐米,全套編鐘共六十五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的銅木結構鍾架上,最大鐘通高152.3釐米,重203.6千克。

  它用渾鑄、分鑄法鑄成,採用了銅焊、鑄鑲、錯金等工藝技術,以及圓雕、浮雕、陰刻、髹漆彩繪等裝飾技法。每件鐘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階的雙音,全套鍾十二個半音齊備,可以旋宮轉調。音列是現今通行的c大調,能演奏五聲、六聲或七聲音階樂曲。

  戰國曾侯乙編鐘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是中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代表了中國先秦禮樂文明與青銅器鑄造技術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學、歷史學、音樂學、科技史學等多個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