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秦憐兒 作品

第22章 鎖狼線

  在驛站歇腳的時候,李元吉發現南來北往的行人的口音也都變了,他特意聽了一下,發現自己一個字都聽不懂了,他這才明白:家鄉是真得遠去了,北疆也越來越近了。

  隨著一路往北,眾人遇到的城市越來越少了,而且凡是遇到的,在規模和氣象都遠遠比不上泰安城,不過讓人欣慰的是這些城市也都人聲鼎沸、熱鬧無比,城裡的百姓也都過著井井有條、安居樂業的生活。這在北方草原部落輪番崛起,時常扣關襲擾的環境下真是殊為不易,李元吉知道這一切都歸功於屹立在邊疆上的那條赫赫有名的鎮關防線。

  這條鎮關防線是由聳立在邊境上的十二座大型軍事重鎮和五十座小型防禦據點組成的。

  十二座軍事重鎮從東到西分別為:懷化城、懷朔城、武玄城、武德城、武川城、平城、谷上城、鐵石城、鎮北城、拒狼城、隴右城、方朔城,這十二城民間稱之為北疆十二鎮。

  十二鎮都是統一按十萬人規模的城市打造出來的,城市要素齊全,屯兵戌邊、生活貿易兩不誤。城內一般分南北兩區,北城區是戌邊將士駐紮和訓練的區域,南城區作為居民、商業區,做到了軍事備戰和日常生活、軍人和百姓兼顧,並且軍人與百姓又相輔相成共同維繫著城市的正常運轉。

  軍鎮的防禦工事放眼整個王朝都是一流的,城牆一般不低於五丈,牆面皆由堅硬的長條巨石砌築而成,牆內再用片石、黃土混合夯築,堅不可摧。城牆上的防禦也毫不含糊,箭樓林立,女牆連雲,其防守的嚴密程度就算是泰安城恐怕也只能望其項背。

  軍鎮依次分佈於大楚王朝漫長北部邊境之上,相互呼應,互成犄角,構成了北部邊境防禦體系的骨架。

  在軍鎮間還散佈著五十座關隘、哨堡,形成了一串密集的小型防禦據點。這些防禦據點或依山或依水或者依戰略要道而建,牢牢地守衛著各處的戰略要衝。據點按照重要程度、防禦需要的不同,形制和規模也不盡相同,其中大的可容納數千人,小則僅能容納百餘人。據點平日用來偵查防守,也可以用作來往商旅休息和中轉的場所,一途多用,意義非凡。五十個據點進退自如,靈活多變,共同形成了北部邊境防禦體系的肌肉。

  不管是軍鎮還是防禦據點都配建有烽火臺,當敵人來襲時,點燃狼煙即可發出預警的信號。附近的軍鎮或防禦據點得到消息後,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制定出防守或進攻馳援的方案。軍鎮與防禦點相互配合,守望相助,最終形成一條攻守兼備的鎮關防線。

  北邊的草原歷來特產能征善戰的騎軍,他們來如風,去如電,戰力突出,機動性強,但是也有一個弱點,就是不擅攻城掠寨。鎮關防線上的軍鎮和防禦據點就這樣猶如一顆顆楔子一樣死死地釘在他們南下劫掠的道路上,讓他們再也不敢肆意妄為地南下劫掠,毫無忌憚地燒殺搶掠了。

  這條登峰造極的鎮關防線是王朝歷時近百年,耗盡了將近一半的國庫才打造完成。整條防線東起東海之濱,西至雪域高山,猶如一條鐵索橫亙在大楚王朝和北方蠻族之間,鎖住了北方蠻族南下的劫掠之路,所以老百姓便給它取了個霸氣的名字:鎖狼線。

  走到第八天的時候,眾人終於趕到了目的地。臨近中午的時候,領頭的差役突然指著前面大喊起來:“快看,我們到了。”

  李元吉、蕭虎急忙舉目望過去,在前面不遠的地方他們果然看到了一個城市,一個烏漆嘛黑的大城。這城正是十二軍鎮之一的鐵石城,鎖狼線上的赫赫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