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笙 作品

第121章 最好滿足的人群

 山城屬於邊境城市,一邊臨近朝鮮,一邊挨著遼省。遼省範圍內的那部分高速公路早就建成了,當地給出的徵地價格是一畝元。兩者一對比,山城給出的5000元一畝的價格,實在是相差的太多。即使再不會算賬的人,也不可能答應如此苛刻的條件。 

 開發區的會議室裡,陸春華介紹完情況後,目光掃視著人群。他已經深刻的體會到了,這個爛攤子的難纏。作為臨危受命的救火員,他的上面有市裡領導的掣肘,下面還有一百多戶等待拆遷的村民。陸春華既不想斷送自己的前途,也不想違背良心做事,讓那些普通人斷了生路。一時間,陸春華感覺自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錢國誠作為綜合執法局局長和徵收補償辦公室主任,是整個高速公路拆遷工作的第一負責人。面對陸春華的問題,即使他還是一腦袋漿糊,也還是硬著頭皮說道:“開發區拆遷涉及的村,有100多戶村民,400多口人,到目前為止,僅有兩戶村民遷出。剩下的村民,全都對市裡的補償協議持牴觸情緒,堅持要和遼省一個補償標準,所以拆遷工作至今也沒有什麼進展。我在此和陸區長作出檢討,是我的工作沒有做到位,給拆遷工作拖了後腿。” 

 陸春華對這些情況都瞭如指掌,他沒有責怪錢國誠。誰都清楚,這裡面的矛盾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他只是輕輕的點了點頭,說道:“錢局長不要往自己的身上攬責,造成今天的局面,是因為歷史遺留的原因和太多的客觀因素。今天把大家叫來,是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夠各抒己見,切實的提出解決的辦法,完成市裡交代的拆遷工作任務。” 

 副區長沈立峰說道:“我算了一下,市裡給咱們的徵收款是一個億,如果採用遼省的徵收標準,徵收農田就需要近4000萬元,再加上房屋徵收,還要近4000萬元。這還不包括一些地上物的補償款。我這幾天下去轉了轉,不少人已經在地裡種上了樹苗子,還有人扣了大棚,按照規定,這都是需要額外補償的。這樣一算的話,這一個億的徵收款,根本就不夠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