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翰 作品

第42章 皇帝的獎賞

 幾個面的圖示,各個部件的分解圖,還有詳細的尺寸。 

 看了一陣,口中連連稱妙,太妙了,“陛下,這是何人改進的犁具。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犁架變小變輕,便於調頭和轉彎。此犁定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畜力。” 

 “這就是實物?”段綸指著地上的紅布問道。 

 “王德,叫人解開。” 

 王德帶著幾名年輕的內侍,小心翼翼解開紅布,果然和圖紙一致,從木器、鐵器來看應是剛打造出來,犁頭上粘有泥土,必是經過了犁測試。 

 “你二人速速帶去皇田測試,朕在此等回話。此犁只需一牛一人,或者無需耕牛,可人力牽引。” 

 段綸激動無比,在他眼裡除了犁具,更重要的是改進犁具之人。要知道,唐初的直犁用了上千年,也沒太大改動。 

 兩妃子帶來的好消息,頓時讓李世民心情大好。 

 要一雪前恥對付突厥,兵卒、軍械、錢、糧缺一不可。 

 此時的李世民窮得都想搶人了,國庫空,內庫空,時不時還來點天災和造反。 

 李世民從來不打不準備的仗,對付突厥,準備還差得多。 

 他私底下問過李靖、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沒有一人支持他此刻用兵。 

 不到一個時辰,聽見殿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不等王德通報就呼出:“陛下,大喜,大喜。” 

 李世民微微一笑,掩飾不住的興奮,徑自走下書案,見兩人進來,不等二人說話著急問道:“是否如朕所言?” 

 “如陛下所言,一牛一人,甚至一人牽引也行,耕地速度快了至少三倍,而且犁出的地又深又松。臣恭喜陛下得此神器。不知此犁,叫什麼名字?何人改進?”段綸問道。 

 “此犁未有名字,乃是京兆雲陽韋氏,韋思言作出圖紙後去世,昨日由其女韋弦打造成功。” 

 “韋公乃大才,可惜……臣等請陛下為此犁賜名。”司農寺卿終於找到一個拍馬屁的機會。 

 “嗯,朕看就叫貞觀犁。段綸即刻組織工匠打造。春播在即,春耕前務必覆蓋關中各地,年末推廣到全國。” 

 “臣認為,僅憑工部的作坊,很難短時間推廣。臣建議由工部制定圖紙和標準,發往各州縣,由各州縣自行打造,用舊犁更換,可保障鐵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