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蓮花 作品

第54章 都是本能惹的禍

 現階段,農村最缺什麼? 

 可能很多人會說是糧食。 

 其實不然。 

 最起碼,在1958年這個節點之前,大部分農村人的日子還是比較好過的。 

 建國後分田分地,很多農民擺脫了佃戶、僱農之類赤貧的狀態,有了自己的土地。 

 1953年開始的一五計劃,讓華夏的工農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不然上頭也不會自信心爆棚地開展“大跨越”。 

 (為了避免和諧,有些詞彙換了說法,麻煩不要較真。) 

 農村人真正的苦日子,是即將到來的三年災害,李衛國準備未雨綢繆,回去把家裡安排好。 

 糧食暫時就不買了,空間有限,太佔地方。 

 布匹,棉花,有多少票,李衛國就買多少。 

 別看家裡是農村,但不種棉花,棉花和布匹都是剛需。 

 沒辦法,家裡的人太多了。 

 六個哥哥,六個嫂子,14個侄子、侄女,再加上李父李母老兩口,將近30口人,每年棉花和布匹的缺口,對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來說,幾乎就是天文數字。 

 因此,李衛國的侄子、侄女們,幾乎就沒穿過新衣裳。 

 都是李衛國穿完,大侄子穿,大侄子穿完,二侄子穿…… 

 尤其是棉襖,又薄又破,冬天一個個凍得跟三孫子似的,幾乎沒有一個人不長凍瘡! 

 現在李衛國有了工作,還激活了系統,又薅了……咳咳,借了四合院眾禽那麼多錢,怎麼能心安理得地吃獨食,哪怕再被人罵聖母,也要接濟一下這輩子的原生家庭…… 

 哦,說是接濟不太合適,確切地說應該是回報。 

 為了不引起懷疑,李衛國跑了好幾家供銷社,才把鴿子市買來的布票和棉花票用完。 

 加上抽獎抽到的棉花和布匹,家裡人每人做一件棉衣,再給老家兒父母做一條新被子,應該是夠了。 

 買完東西,李衛國掐著下班時間,騎車回到了四合院。 

 “哈哈,三大爺,您好啊,昨天夜裡睡得挺香吧?” 

 說著,李衛國還故意把手裡的一串魚晃了晃,引起閻埠貴的注意。 

 誰知,閻埠貴除了提供了一百多點情緒值之外,居然再也沒了動靜,甚至連讓三大媽給李衛國收拾魚的要求都沒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