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冷戰開始

 在南洋與法國在非洲斗的不可開交的時候,國際上發生風起雲湧的變化。

 1947年2月21日,英國外交部通知美國國務院,英國將於3月底停止向希臘和土耳其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希望美國幫助繼續提供支持。

 英國的這一行為為美國擴展勢力和“遏制”蘇聯提供了機會。

 1947年3月12日,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在致國會的關於援助希臘和土耳其的諮文中,提出以“遏制**”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其中,杜魯門公開宣佈蘇聯是美國的主要敵人

 這就是有名的“杜魯門主義”

 “杜魯門主義”是美蘇“冷戰”正式開始的重要標誌。

 由於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而蘇聯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因而美蘇之間的冷戰無可避免地烙上了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

 但是美蘇之間的意識形態並非是冷戰發生與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而只是雙方爭奪政治利益與國家權力的工具,是一個遮人耳目的“幌子”。

 在冷戰的背景下,美國和蘇聯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雙方都在尋找更多的盟友和支持者。

 美國非常希望能夠得到南洋的支持,因為南洋擁有豐富的資源和戰略地位,而且在亞洲地區也有很大的影響力。

 對此,南洋方面並沒有急於表態。

 通過兒子那裡,劉銘華非常清楚冷戰的過程。

 雖然現在,美國依靠核壟斷,在冷戰中處於攻勢狀態,但是這種狀態不會持續太久,因為蘇聯很快就會研發出原子彈,打破美國的核壟斷。

 到那時,社會主義國家的鬥爭性,蘇聯的勢頭會快速起來,反壓美國一頭。

 因此,劉銘華覺得到那時,在偏向美國陣營,無疑是更有價值。

 怎麼說錦上添花永遠比不上火中送炭。

 其實南洋的意識形態,既不屬於資本主義國家,也不完全屬於社會主義國家,而是類似戰前德國那樣的國家社會主義。

 國家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並不相同,同時也反對那種生產資料為個人所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也不是以**為意識形態的社會主義強調生產資料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