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王在晉

 午後,王在晉被一群小太監簇擁,無暇顧及身旁巍峨的宮城,呼吸急促,目光深邃。 

 年少得志,二十五歲便高中進士,初任中書舍人,踏入仕途,漸漸贏得萬曆皇帝的賞識,獨掌一方政事。 

 天啟年間,他依舊“深得帝心”,被召回京城,孫承宗離職後,接掌兵部。 

 然而好景不長,僅數月時間,因“黨爭”壓力,他憤而辭職。 

 正當他認為這輩子再難重返朝廷中樞時,傳來天啟皇帝駕崩的消息,緊接著新天子召他回京輔政的詔令隨之而來。 

 剛剛踏入京城,tianzi便賦予他重責,命他審查兵籍,整頓京師軍隊,如今更讓他重返兵部任職。即使是如此冷靜的他,此刻內心也無法平靜,對身邊宦官的恭維之詞充耳不聞。 

 ... 

 ... 

 "京城內外,愛卿想必已有所聞,關外的waimenggu正在暗中蓄力,對此你有何見解?" 

 等到大臣恭敬地坐下行禮,朱由檢坐在桌案後,迫不及待地追問。 

 王在晉聞言,驚訝地望向桌案後的tianzi,他萬萬沒想到tianzi首先詢問的,不是他費心整頓的京師軍營,也不是日益衰弱的遼東,竟是這些年相對安分的蒙古。 

 短暫的沉默後,他整理思緒,抬頭直視tianzi:"陛下,臣以為,這些menggudazi恐怕只是覺得我大明國運動盪,故而虛張聲勢。" 

 "哦,是嗎?" 

 朱由檢的興趣被挑起,王在晉的膽識讓他意外。在建州女真崛起之前,蒙古人一直是明朝的心頭大患。 

 但在王在晉口中,蒙古似乎變得"不足掛齒"。 

 要知道,萬曆晚期,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曾率軍攻打廣寧,震撼朝野。 

 然而隨著努爾哈赤的崛起,蒙古大汗為避其鋒芒,帶領察哈爾部"西遷",極大地減輕了明朝邊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