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各方博弈(上)

 朝鮮,漢城。 

 明朝初期,高麗大將李成桂發動兵變,推翻了高麗王朝,受到群臣擁戴登上王位,並接受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冊封,改國號為“朝鮮”,定都漢城。 

 兩百多年來,朝鮮表面上對明朝恭敬有加,暗地裡卻不斷搞小動作,渴望“翻身做主”,但始終被明朝壓制。 

 特別是在萬曆的中葉,朝鮮曾被貪婪的riben侵佔,首都漢城一度陷落。幸虧大明的援軍,歷經七年的浴血奮戰,才助其"光復"故土。 

 由於畏懼大明的強盛,朝鮮歷代國王都將內心的野心深藏不露。直到"薩爾滸之戰"的爆發。 

 萬曆四十七年,為應對日益崛起的建州女真,萬曆皇帝下令從各地調集精銳前往遼東,預備一舉平定女真,並徵召朝鮮軍隊參戰,這場戰役被稱為"薩爾滸之戰"。 

 儘管朝廷上下並未寄予朝鮮軍隊厚望,但也沒料到他們會臨陣脫逃,未戰先敗,間接影響了戰局的走向。 

 自那以後,明朝與朝鮮的關係降至冰點,直至朝鮮國內發生了"仁祖反正"。 

 由於不滿國王李琿的統治及其對明朝的立場,宗室李倧在朝臣的擁戴下發動政變,流放李琿,自己登上王位,史稱"仁祖反正"。 

 李倧即位後,汲取了李琿的教訓,竭力修復與明朝的關係,聽命於明朝,派兵至鴨綠江邊,分散建州女真的注意力,並供給皮島上的毛文龍糧草。 

 然而,半年前的"丁卯胡亂"再次打破了朝鮮與明朝之間脆弱的和平。 

 ... 

 "陛下,陛下,遼東出大事了!" 

 靜謐的夜晚,一聲急切的呼喚穿透德壽宮的寂靜。一位六十多歲的文官在侍衛的陪同下,快步向宮殿走來。他的身份顯然尊貴,連守在門外的宮女和太監都不敢阻攔,反而恭敬地為他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