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宣大總兵進京

 清明已過,京城的雨水逐漸增多,使得原本乾燥的北直隸地區變得溼潤起來。 

 由於昨晚剛下過大雨,京城西邊朝陽門外的青石板上還留有斑斑水跡,偶爾有匆忙趕路的商人或百姓路過,褲腳會被濺溼。 

 到了巳時,忽然有幾位看上去五十多歲的中年人走出城內,站在城門附近,臉上都洋溢著難以掩蓋的笑容。 

 儘管這些中年人穿著普通服裝,身邊的家丁僕人也算不上“凶神惡煞”,但排隊進城的商販和百姓還是主動避讓,不敢靠近。 

 相較於“外地人”,這些從小在京城裡長大的居民清楚,今天是朝廷的“休沐日”,遠處那些談笑風生、氣質非凡的讀書人其實就是朝廷官員,不是他們能招惹的。 

 正如百姓們猜測的那樣,當看到朝陽門外原本秩序井然的隊伍因為這些讀書人的出現而顯得有些混亂時,平時“傲慢”的守城士兵卻彷彿失明瞭一般,沒有做出任何反應。 

 “現在遼東有這樣的轉機,真是我大明的福氣啊。” 

 一位面色略顯黝黑的中年人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低聲說道。 

 “沒錯,沒錯。” 

 “我大明民心所向,女真韃靼囂張不了多久了。” 

 “這些蒙古部落能迷途知返,實屬不易...” 

 見有人開啟話題,其他幾位中年人也相繼發言,聲音中滿是對大明的敬意,飽經世事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望向遼東。 

 老天爺對大明不薄,終於迎來了一位“中興之主”。 

 自從當今天子即位以來,原本動盪不安的國內局勢迅速得到控制,民心也穩定了許多。 

 新天子不僅在朝廷內外“施展才華”,對於邊疆戰事也“成竹在胸”,先是未雨綢繆地清除了山西勾結敵人的晉商,隨後又力排眾議,任命畢自肅為新的遼東巡撫。 

 而被天子寄予厚望的畢自肅也沒有讓人失望,面對女真韃靼的大舉進攻,他親自坐鎮錦州,確保城池不失,使朝廷在“寧錦大捷”之後再次對女真人取得勝利。 

 如今,就連曾經被女真韃靼強行拉入戰爭的蒙古部落也開始蠢蠢欲動,主動派遣使者前來,表達了“和談”的意願。 

 儘管這場所謂的"和平談判"只是表面功夫,沒有實際進展,但它仍然在大明朝廷內外引起了震動,尤其是那些年長的大臣們,他們熱淚盈眶,無法自制。自從神宗末年,建州女真在深山中崛起以來,曾經輝煌的大明就像一頭衰老的雄獅,終於顯露出衰敗的跡象。近十年過去,就連自稱對大明"忠誠不二"的朝鮮也被迫與女真人簽訂"城下之盟",無人再關注大明。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刻,這些主動前來拜見的蒙古部落如同強心針,讓許多朝臣振奮不已,也讓他們首次真正感到,朝廷有可能消滅女真,平定遼東。 

 自從遼瀋和廣寧相繼失陷後,大明在遼東的戰略變成了"防禦為主"。面對兇悍的女真敵軍,即使是主張抗戰的激進派,也不敢輕易談論收復失地,而是寄希望於利用遼西走廊這個天然屏障,將女真人封鎖在關外。正是因為大多數朝臣持有這樣的態度,帝師孫承宗堅持的"寧錦防線"才能順利建立。儘管大明積弊已久,地方腐敗嚴重,但只要各大利益集團達成共識,其爆發出來的行動力仍然驚人。 

 "來了!" 

 短暫的寒暄後,人群中有人指著前方官道上的黑影,驚喜地喊道。在城門外等待許久的人們立刻收斂笑容,抬頭望去,只見原本空蕩的道路上已出現數十匹快馬,除了領頭者未穿盔甲,其餘侍衛都裝備整齊,神情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