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東林再起〔上〕

 四月十三日,晴。 

 進入四月後,沉寂許久的大明一掃數月的陰霾,捷報頻傳。 

 先是遼東的畢自肅成功保衛城池,取得了鼓舞人心的"錦州大捷",接著,漠南草原傳來消息,不甘寂寞的蒙古人派人來見,請求開展互市。 

 自從女真領袖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國家自稱為汗以來,大明已經很久沒有像現在這樣“全國一心”了。不只是平民百姓沉浸在朝廷的“盛世”之中,連向來高傲的宗室藩王也主動上書表示慶祝。特別是前代王朱鼎渭,他之前被天子貶為“庶民”,這次卻主動請纓,請求進京面見皇帝,並贈送了許多禮物。在河南洛陽就藩的福王朱常洵可能終於“如願以償”,他一反常態地慷慨解囊,捐贈了大量土地。 

 受到福王的影響,同樣在河南就藩的周王府和潞王府也紛紛大方捐款。一時之間,京城的茶館酒肆人潮湧動,說書人整天口沫橫飛,備受追捧。有的聽眾喜歡聽遼東戰爭的故事,有的對宗室藩王的“傳聞趣事”感興趣,還有的關注朝廷內外的風吹草動... 

 起初,這些說書人確實心懷忐忑,畢竟大明雖然風氣開放,但涉及高貴的宗室藩王,難免會有觸犯忌諱的風險,所以他們儘量只說些好聽的話。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發現沒有人來找麻煩,甚至五城兵馬司的差役有時還會幫忙維持秩序,於是他們徹底安心下來,講述的內容也越來越大膽,賺得盆滿缽滿。 

 造成這種“盛況”的原因,除了大明一貫的言論自由,還有一個原因是拖延已久的遼東封賞終於公之於眾。正如百姓預料的那樣,信任武人的天子再次打開內庫,對有功將士大肆封賞,對陣亡的將士也給予豐厚的撫卹。然而,百姓關注的遼東巡撫畢自肅並未如預期般晉升,只是得到了一些白銀的賞賜,追封了他的父母,讓人大跌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