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梁王奢崇明

 烏江,被譽為川貴的“母親河”,是長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自古以來就是貴州最重要的水上交通線。烏江有兩個源頭,南邊是三岔河,北邊是六沖河,兩條河匯合成為鴨池河,穿越山脈,開闢出險峻的峽谷。 

 鴨池河中最湍急的地方,矗立著一根石柱,像一支劍筒,人們稱它為天柱峰,岩石灘上住著不少當地人。 

 自從天啟六年的貴陽戰役失敗後,曾經的四川大土司奢崇明和他的殘兵敗將就退到這裡,休養生息,至今已有兩年多。 

 雖然這片土地“平原”狹窄,其他地方多為陡峭的丘陵山坡,但由於獨特的地理優勢,明朝的朱棣皇帝在此設立了貴州布政司,並設置了畢節衛,隸屬於貴州省。 

 如果在晴朗的日子登上天柱峰頂,就能隱約看到與這裡只隔著一條江的貴陽府城。 

 ... 

 ... 

 平時,天柱峰頂總是人潮擁擠,熱鬧非凡,但今天卻異常“冷清”,只有失去了長子的永年土司奢崇明在幾個親信的陪伴下,眺望著遠方若隱若現的貴陽府城。 

 天啟元年,奢崇明正式起兵反抗明朝,自封為“梁王”,鼎盛時期擁有十萬兵力,曾攻佔過瀘州、敘州等四川重鎮,一度威脅到成都。 

 然而,在明朝大軍的圍剿下,他的“狼兵”只支撐了一年多,就四散奔逃,他自己也不得不逃到貴州水西,尋求“盟友”安邦彥的庇護。 

 經過幾年的休整,“奢安亂軍”再次點燃戰火,從鴨水河出發,兵分三路,直撲川貴重地。 

 儘管他們的“狼兵”勇猛無畏,但仍然抵擋不住官軍手中銳利的火器,他們又一次在貴陽城外遭受慘敗。 

 這一次,連他一直視為接班人培養的長子“奢寅”也在混戰中喪生,只剩下幾千殘兵敗將陪著他逃到天柱峰腳下。 

 或許察覺到身邊的“梁王”情緒低落,一個身穿盔甲的將領斟酌了一下措辭,主動上前,試圖逗樂他說:“梁王,水西的老寨已經傳來消息,邀請我們一起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