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3章 土水泥


                 既然選址已定,那麼擺在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就是如何獲取建築材料。

  鋼筋混凝土是肯定沒有的。石頭雖然有些,但是對於築城來說也是杯水車薪。

  派出去尋找材料的人回來說,這附近原本就有大個磚場。倒是有好些燒好還沒賣掉的磚瓦,聽說皇帝要買,磚窯主人願意捐獻。

  趙昰領著江鉦帶了幾個隨從便去了,臨走前又囑咐了陸秀夫再安排些人手去伐木搬石。

  待走到那磚窯一看卻是大失所望,趙昰心中暗罵,這是不是對大這個字有什麼誤解?

  所謂的大磚廠攏共就五個磚土結構的半圓形磚窯,這種磚窯在南方很常見,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還廣泛分佈在南方各省。

  這種傳統磚窯產量小,工序繁瑣需要很大的人力。要先去挖土,曬乾,碾碎,篩除雜質,又要加水和泥,弄一個大塘子,人或牲口在上面反覆踩踏,在用木板做的磨具弄成磚坯。

  這還沒完,還得搬到茅棚下面去陰乾個半個月,不能日曬不能雨淋的。就那麼五個磚窯燒到明年也燒不成建城牆用的磚來。

  趙昰心想這樣弄下去,就是再造十個土窯也不管用,必須得上高科技。二十一世紀早就沒有這些土窯了,一般的紅磚廠用的都是輪窯。

  所謂輪窯就是一個圓環型的窯室,等距離開若干個門,也可以理解為很多個窯室連接在一起變成個圓圈型的大窯。所有的窯室煙道連通到中間的煙囪。輪窯因為多窯室工作可以把乾燥、煅燒、冷卻集中起來工作。

  燃料從窯頂的送料口加入,點火後,火頭按著設置的順序,從第一間燒到第二間,如此循環,等前面的燒好了,送風冷卻取出,再把現制的磚坯放入,利用熱空氣烘乾,就可以二十四小時不斷工作。大大節省了陰乾的時間,而且產量驚人。

  不過要造輪窯就得需要水泥了,這地方也沒有電話送貨上門的。只能自己想辦法了。

  想來想去也就只能上土水泥了,就是滇越鐵路紀錄片裡說的火山灰水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