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18章 火炮戰船


                 海口新城的地基已經夯好,因為移走了將近三萬人,未來大批勞動力還要向島中心遷移,那裡才有肥沃的土地適合耕種。以規劃來看,沒有必要建造原先那麼長的城牆了,整個新城原有的設計,也被趙昰推翻了。

  趙昰力排眾議,堅持使用了所有人都無法理解的格洛靈根的星型城堡的式樣,結合我國城牆甕城、角樓、女牆等特點,建造了一箇中西結合的新海口城牆。整個新城建造在臨海的山崖之上,可以由高向下投擲射擊,高大的城牆加上原本的玄武岩山崖,其落差使海灘上的箭矢無法攻擊到城牆上。所有的菱形凸出依靠原本就有的岬角建設,能有效地多方位攻擊來犯之敵。

  新城的海岸線並非良港,大船無法靠岸,只能用舢板擺渡。黎母水入海口又有巨大的衝擊灘塗,這就造成海上來敵將必須乘坐舢板登陸,然後走過一段很長的泥濘海灘。

  將來配合褐貝斯或火繩鳥銃三眼銃、管風琴炮和臼炮,以及大口徑滑膛炮發射的葡萄彈,所有坐著舢板搶灘登陸的來犯之敵,會後悔來到這片絞肉場。

  鑄炮坊熱氣蒸騰,高爐已經由最初的一個,發展到了現在的五個。在新城的黎母水邊佔據了一大塊位置。

  五臺水車帶動著巨大的水排,把風通過被加熱的陶製蓄熱室,送到了立式高爐裡。立式高爐上又添加了集熱管道,把熱風又送回了送風口的蓄熱室。這樣做可以使爐溫提高兩三百度。

  趙昰並沒有什麼測溫儀器,只是憑藉原本對於燃料熱度和書籍上的知識來判斷大概的溫度。古代的工匠靠的也都是通過觀察火焰顏色,依靠經驗來判斷爐溫。

  李有田才到了工坊便忙碌了起來,先是安排人做木模,然後又指揮工人配置泥範的用土,因為這次的鑄件不需要什麼精度,主要以紅色粘土添加糠灰等加水製成。

  等安排好這些,李有田又指揮工人把融化的鐵液,倒入坩堝,利用定滑輪吊起坩堝,把液態鐵澆鑄到預先製備好的鐵製炮模裡。

  工人已經對於分工非常熟練,整個流程異常順利。

  趙昰望著那些木質的滑輪組,腦海中突然閃現出了加勒比海盜中那些東印度公司的船炮,那些二層甲板裡的滑膛炮正是由固定在船體上的滑輪組來實現減緩後坐力的。

  “哈哈哈……”趙昰想到了這裡不禁大笑了起來。

  江鉦並不知道趙昰為何發笑,以為他是看到鑄炮而開心,也陪著大笑了起來,“官家,這樣下去,我們的神火炮可以佈滿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