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21章 瓊崖美食


                 海邊的早晨是極美的,金色的陽光喚醒了那些不知名的花兒,涼爽的海風吹動著紅樹林發出沙沙的響聲,海平面上幾十條改裝成漁船的黃白鷂船,正在淺海捕魚。幾隻正在啄食甲殼動物的海鷗,被一個穿著短褂和短褲的赤足少年驚飛。正在覓食的小沙蟹被這奔跑而來的巨大身影,嚇得四處逃竄。

  “這身體太糟糕了。”趙昰雙手扶著膝蓋大肆地呼吸著空氣,“這才跑了大概四公里就不行了啊。”

  長時間的食物單一和缺乏鍛鍊讓這具14歲的身體顯得單薄而孱弱。

  “光這樣跑可不行,沒有蛋白質補充,跑死也沒用。”趙昰望著海上的那些水手,他們一個個瘦弱的身體卻能爆發出驚人的力量,那不是強壯,只是單一的在透支身體,

  “糧食的問題等林保回來應該能解決。回去得把蛋白質想辦法補充起來,所有的政府機構和軍隊成員每日都需要補充蛋白質。可是蛋白質上哪去弄呢?”趙昰找了棵被大風颳倒的樹幹坐了下來。

  趙昰望著海上的這些鷂船,這些所謂的漁船靠著撒網,每天的確是能收穫不少海產品的,這個時代不存在海洋生態問題,魚是一定打得到的。只是馬上進入夏季,這魚等拿回岸邊都已經臭了,就算現在已經開始在海上殺魚掏出內臟了,可依舊不能阻止海魚的快速變質。

  不過好在趙昰對於這種味道已經習以為常了,海南不缺鹽,只要多放點鹽吃起來也是極美味的。只是這些魚獲腐敗太快,不可能把多出來的都曬成鹹魚。在沒有冷凍的條件下,把魚裝進罐頭裡是最好最便捷的方法。可目前根本沒有能力生產馬口鐵,所以製作魚罐頭也是不可能的。

  規模化養殖也很難,海南本土這個時期已經有養殖豬羊牛馬等家畜,但是其數量也是很少,豬的個體也非常小。趙昰本身不懂養殖,也不會弄飼料,自然搞個養豬場也是沒戲了。

  想來想去也只能在海口種植黃豆了,雖然二十一世紀的海口據說是種植過黃豆,但是自己也不會種地,只能回去找人問了。

  找了文昌司戶何時一問才知道,海南不光有黃豆種植,菽的種類很豐富,當地人種植很少所以產量不高。海南的氣候原因造成農作物一年可以種植三次,大豆四十天就可以收穫。而且大豆是在旱地上種植,和水稻並不衝突,只要政府採取獎勵措施,在有利可圖的前提下,推廣大豆種植不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