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42章 軍制改革


                 明末倭寇橫行,流毒沿海。為了打擊倭寇,戚繼光便研究了幾種當時的輕型火炮。為了克服發射時容易產生後坐造成自傷的缺點,在炮口安裝了支撐架,因形似虎蹲而得名。

  該炮用熟鐵製造,長不足六十釐米,重約兩百公斤。炮筒外加五道鐵箍,使用時不易炸裂。發射時前身加鐵爪釘,後身加鐵絆,將其固定於地,有點像迫擊炮的三角架。虎蹲炮炮身短,射程不遠,但發射散彈,具有較大的殺傷面,而且體輕,機動性好,也可船載作戰。

  這是接敵近戰的最佳武器,不似臼炮那麼沉重。可以對於集團衝鋒的敵人,近距離造成面的打擊傷害。若是能用青銅鑄炮就更好了,安全性將大大提升。可是作為這個時空銅是具有貨幣價值的金屬,除非能收復河山用紙幣代替銅錢,不然這大規模造炮的成本,趙昰是負擔不起的。

  先不管了,這炮有鐵箍,至少炸膛也不會死太多人,節約成本還是得用熟鐵澆鑄。

  這東西也沒有什麼科技含量,趙昰隨手畫了張圖紙讓人送去了鑄炮廠。這種小型輕型火炮還是很適合這個年代的戰爭的,的確是需要研製一些,總不能推著36磅的加農炮去打蒙元的騎兵。

  趙昰看了看天色不早,這晚上還要參加慶功宴,今天這一天也就這樣了。

  月影婆娑,長河貫空

  海口的大營裡,熱鬧非凡,華燈初上是沒有的,火把燈籠倒是點了許多。從佔婆運來的大米還沒從船上卸完,明日還要用鷂船和小戰船把船上的糧食拿出一部分送往瓊崖各地府衙。成堆的糧食堆積在臨時搭建的幾十個大草棚下,草棚外聚滿了無數的民眾。在海口的每個人今天都可以領到兩斤大米(注:宋斤為640克)和一塊半斤左右的魚鮓。

  雖然東西不多,但每個人都興奮不已。第一是大家多年都沒有吃上一碗正經米飯了。第二是朝廷連打了兩次勝仗,人們現在對於太祖託夢一事再也沒有任何懷疑。到處都傳揚這趙昰小皇帝是仙人下凡,新造出的神火炮十里之外便將佔婆一萬象兵盡數轟成齏粉。

  流離失所的宋人這次是真的看見了收復河山的希望,只要這炮造得多了,那蒙元的騎兵也無甚可怕的。整個海口包括澄邁,瓊州,臨川現在除了流行的臥槽以外,又多了一句流行詞:大炮轟他娘。

  整個大營喜氣洋洋,這臨時搭建的大帳之中更是如此。所有有品階的文武官員哪怕是冗官,只要路不遠的都被叫了過來。